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袁隆平接受本報專訪時重申:超級稻**不含轉基因。
??? 昨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就公眾關心的轉基因食品、耕地保護、糧食安全以及超級稻在全世界的推廣等問題進行了闡釋。
???? 水稻不打農藥不能存活
??? 南方日報:畝產900公斤的超級稻是否含轉基因?
??? 袁隆平:我們的超級稻**不含轉基因。目前轉基因有抗蟲抗病的,來自細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人吃了會怎么樣?又不能由人試吃,只能用小白鼠來做實驗,但人是人,小白鼠是小白鼠。大家對“抗病抗蟲的轉基因農作物能不能吃”存有疑問,完全可以理解,國家也很慎重。單從過去的實驗來看,是沒有問題的。我愿意為科學獻身,吃吃那個轉基因大米,證明沒有問題。我也號召年輕人試吃,證明對下一代也沒有影響。
??? 但是,轉基因也不能一概而論,不全是抗病蟲害的。有的轉基因只是為提高產量的。比如我們正在研究的、把玉米這種高光效植物的碳4基因,轉到屬于碳3植物的水稻上來,提高光和作用效率。按光合作用進行途徑的不同,碳4比碳3光合效率高30%-35%。玉米本來可以吃,這種轉基因就不會存在什么問題。
??? 南方日報:此前您介紹,超級稻畝產超900公斤,專用肥功不可沒,超級稻專用肥和平常的肥料有何區別?
??? 袁隆平:超級肥有納米技術在里面,肥料的利用率高一些,被植物吸收的多一些。一般的肥料,如氮肥,利用率只有30%。超級肥可以達到50%左右,關鍵是在這里。
??? 南方日報:目前,現代農業推廣大面積使用農藥受到質疑,怎么看這種現象?
??? 袁隆平:一般來說,水稻是病蟲*多的一種植物,病蟲多了就只有打藥,目前還沒有別的辦法?,F在盡量在研發一些抗蟲的品種,這可能是*好的辦法。但有時蟲災是很厲害的,也還沒有抗這類蟲災的品種,不打藥,水稻就沒法生存了,怎么辦?只說能盡量少打藥,打低濃度的農藥。
??? 南方日報:施用農藥、農肥與發展綠色食品怎么權衡?
??? 袁隆平:這種說法是很片面的。有的人說有機食品不施化肥,不施化肥產量是上不去的。應該是有機跟化肥結合起來,化肥是19世紀一大突破,光靠農家肥產量是上不去的,真正的有機產品產量都上不去。
??? 化肥并不污染環境,并不有害健康。它只有營養氮、磷、鉀,跟人需要的淀粉、脂肪、蛋白質這三要素是吻合的。
??? 政府高價收糧食提高農民積*性
??? 南方日報:“Y兩優2號”畝產超900公斤,是什么原因?其他雜交水稻品種是否也有可能達到畝產900公斤?
??? 袁隆平:超級稻高產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良種、良法和良田,必須配套。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礎,品種是核心。此次畝產突破900公斤,農業部承認良種是*重要的,第三期攻關是以種為先,但其他品種也有可能達到900公斤。
??? 目前,“Y兩優2號”貴州有地方達到970公斤,云南條件得天獨厚,“Y兩優2號”在那邊產量達到1215公斤。貴州、云南條件特殊: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容易灌漿;再有生長期特別長,在湖南一百三四十天,在那里生產期是一百六七十天。生長期長的話,積累的干物質就多。此外,病蟲災害也較少。
??? 南方日報:那國家為什么不在云貴組織驗收呢?
??? 袁隆平:那是特殊情況和特殊條件,只能在那邊才能達到,就那么一點地方,像云南只有金沙水那300多畝田有條件達到。
??? 南方日報:“Y兩優2號”從實驗推廣到全國還需要多久?
??? 袁隆平:新品種的推廣,**要通過省里品種聯會審定才可以推廣,“Y兩優2號”現在已經通過湖南省級的審定,下一步是通過國家的審定,之后就可以向全國推廣。我估計,今年生產種子,明年種植面積可以達到50萬畝。
??? 南方日報:中國雜交水稻在世界推廣情況如何?
??? 袁隆平:去年我們雜交水稻在全世界的耕種數已經有5000多萬畝了,今年大概可以到6000多萬畝。耕種地區主要是在印度、越南、菲律賓、孟加拉還有美國。
?? 美國現在已經有600萬畝雜交水稻田,占了152 0173 3840萬畝耕地的1/3。去年美國給了我們350萬美元的分成費,今年大約有400萬美元。
??? 南方日報:現在政府積*鼓勵種植雙季稻,但農戶對雙季稻種植的積*性并不高,問題的癥結在哪里?
??? 袁隆平:政府建議種植雙季稻,但農民不太愿意。雙季稻效益不高,勞動強度大。目前早稻畝產不到400公斤,晚稻畝產大約是450公斤。兩季加起來大概是七八百公斤,現在高產品種的單季稻畝產也差不多可以達到800公斤,農戶還是愿意種一季稻,簡單一點。
??? 有兩個解決辦法,我們現在搞超級早稻、超級晚稻,把產量進一步提高。早稻爭取在500公斤以上,晚稻大米搞到600公斤以上。我們現在的超級稻主要是一季度的超級稻,早晚稻的比較少。另一個辦法就是我早先提到的,政府高價收購糧食,提高農民積*性。
??? 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堅守
??? 南方日報:現在水稻畝產已經突破900公斤,是不是意味著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政策可以適度放寬?
??? 袁隆平: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堅守,不能放松。因為人口在增長,耕地不會增長,只有通過提高單產來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雖然現在產量提高了,但人口也在增加,如果18億畝耕地紅線突破了,那就麻煩了,糧食供應跟不上去。所以不能說單產提高了,18億畝耕地紅線就可以突破,這是錯誤的想法。作為世界人口大國,中國的糧食儲備*少要能維持100天,*好能夠維持半年。
??? 南方日報:雖然農業科技在進步,但農民收入卻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提高,農產品價格也成為推動CPI高漲的原因,怎么看待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 袁隆平:中國的農民,特別是種糧的農民收益很低,積*性也不算太高,國家多次出臺惠農、強農政策,但力度還是不夠。這是什么道理呢?因為糧食不能夠隨便漲價。糧食是國家之基,它一漲,其他東西都要跟著漲。
??? 但是,糧食不漲價,農民就沒有種糧的積*性。我經常提一個建議:我們現在的惠農補貼是以田畝為單位來補,不管種的產量高低,就算不種田也一樣補,這樣就無法很好地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性。所以我建議,惠農補貼不要以田畝為單位,而要以產量為單位,政府以高價收購農民土地,然后再以平價賣給市場。這樣既能控制糧價不漲,又能提高農民生產積*性,是*好的辦法,我希望媒體多呼吁。
??? 南方日報:還有其他的途徑來提高農民種糧積*性嗎?
??? 袁隆平:湖南水稻產面積一直穩居全國**,但是稻谷多了反而不值錢了。我昨天還跟別人提到,稻谷的副產品加工可以升值。把碎米糠加工成麥芽糖、葡萄糖,一下升值四五倍。還有用稻谷發電,兩斤半稻谷可以發一度電,算起來可以替代多少萬噸煤了。其實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通過稻谷的深加工,把產值提高。
???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 楊大正 實習生 許芷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