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上世紀90年代,人民日報發起“中國質量萬里行”大型系列報道,成為當時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社會活動。152 0173 3840年11月,報社再度率團,前往日本豐田公司參觀。回國后,一篇《豐田的二次創業》很快引發國內企業管理模式的大反思。當時隨團媒體及企業家三十余人,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出行卻帶來了十年后中國另一個民族產業的復興!
“去日本打醬油”
在日期間,訪問團參觀豐田結束后諸多國內精英人士紛紛搶購日本醬油。當時隨團的魯花集團董事長孫孟全先生敏銳地洞察到其中的玄機。
“中國就釀不出一瓶好醬油?”回國后,孫孟全就進行了深入的行業調研。咨詢了眾多行業專家,甚至包括中科院院士,*后得出的結論著實令人愕然:“國產醬油的品質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一直也沒能趕上日本。”
當時在國際市場上,日本醬油更是占據了80%的份額,基本上找不到中國醬油。改革開放之初那些年,“去日本打醬油”是遠比如今網絡上“去日本買個馬桶蓋”還要火的行為。
中國醬油沒落史
醬油起源于中國,后由唐朝僧人鑒真傳入日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口快速增長,為了滿足醬油市場的缺口,把本應六個月的醬油發酵周期壓縮至一個月,品質可想而知。
到152 0173 3840年時,國內90%的廠家仍采用快速制備工藝。即使是國內*好的醬油,也因缺乏優質的菌種和工藝,而與日本醬油差距明顯。
決心做*好的醬油
出生于1950年的孫孟全,與共和國一同成長,“為人民服務”成了他和魯花集團發展的基調。
曾經,為了給中國油脂工藝爭口氣,擺脫浸出精煉工藝的市場壟斷,他的團隊不惜花費六年時間,研發了5S壓榨工藝。從此“滴滴魯花,香飄萬家”開始流傳在中國大地上。面對相似的情景,孫孟全也暗暗地下定決心:要為中國醬油產業爭這口氣!
“釀造一瓶好醬油,其中的技術含量不比豐田造汽車容易!”行業專家一再提醒魯花公司,但這仍動搖不了孫孟全的決心。
“對董事長來說,困難再大都不怕。研發出*好的醬油,純粹是董事長的心愿。”醬油項目總負責人辛旭峰回想當年孫孟全做這個項目時的情景說道:“董事長堅信,做企業必須做得有價值,有意義!”
艱難的復興之路
“開始之前我們有思想準備,但真正開始后才發現,實際情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難。”辛旭峰回憶起這段歷程如是說。
做優質醬油必備的兩個要素:一是要有釀造風味優異的菌種;二是要有先進的釀造工藝。
選育菌種是個*其復雜的過程:分析菌落組成,去除雜菌、提純、擴繁、品鑒、優選、二次優選……就這樣,**天、一年年地重復進行。
做食品出身的孫孟全,自小就有優于一般人的靈敏味覺。“有時候我們在實驗室都沒有嘗出來的一些*其細微的雜菌味,到他那里都能被嘗出來。”辛旭峰說,“他對品質的追求到了**。這么多年,每一次得到的都是董事長的否決。久而久之,每當要踏進董事長辦公室的時候,總有一種忐忑和打怵。多少次我們想放棄,甚至覺得我們沒有能力生產出更好的醬油了。”
到了第六個年頭,隨著優選的菌種越來越純,品質的提升非常明顯。這時候醬油的氨基酸態氮含量到達了1.2g/100ml,遠超特級醬油0.8g/100ml的國家標準。優異的品質,加上**的品牌,換作別的企業,早就會把產品推向市場,但孫孟全卻始終不肯。他心里清楚,這跟日本醬油還有些差距。
“每年幾千萬、幾千萬地投入進去,誰都不忍心。我們曾經集體向董事長建議過產品上市,當時就被他駁回了。”辛旭峰說:“從此大家再也不敢提這回事了。”
久違成功終到來
在第十個年頭,2009年11月的**,研發人員發覺一個試驗箱中散發出特別濃郁的香味。經過二次提純,發現一株特殊的菌種。正是這株菌種產生了不同尋常的濃郁醬香味!
也許這條路走得太久了,團隊還不敢確信真的成功了,只是大家心中都有種預感:可能找到*好的菌種了。樣品送到孫董那里。大家小心翼翼地觀察董事長的反應:擰開瓶蓋的瞬間,他的神情舒展了,急忙嘗了一下,他拍了下桌子,猛地站起來:“成了!你們成了!要的就是這個味兒!”大家相抱一起,流下了激動的淚。
“這是上天賜予的!”能夠從億萬個菌株里面挑選出*好的,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實現了,這確實是上天眷顧。
創新不止 產業復興
菌種成功了,接下來就是工藝的問題。如果使用傳統露天釀曬工藝,發酵過程中難免會有空氣中的各種菌摻入發酵,發酵所需的*佳溫度也無法把控。
魯花的研發團隊和工程技術團隊**了“凈釀艙”新型發酵罐。凈釀艙解決了溫控問題并隔絕了空氣中的雜菌,實際是對古人“春曲、夏醬、秋油”的釀造過程的升級,在6個月的釀造中,給予醬醪嬰兒般的呵護。
稟自然之優勢,成天地之精華!魯花人將凝聚了諸多心血的醬油命名為“自然鮮”。
載譽而歸
2017年,“自然鮮”醬香醬油榮獲MONDE SELECTION金獎。“國外評獎非常嚴格,產品提交上去,只管等結果。”這期間,孫孟全和他的團隊心里一直沒有底,因為中國醬油從未斬獲過此項殊榮。結果半年后收到領獎通知郵件。當時可把孫孟全高興壞了:“多少年的付出,終于為中國爭了口氣。”
民族產業復興的思考
持續發酵的自主芯片事件以及中美貿易戰,不得不引起中國民族制造業界的深刻反思:中國未來的工匠精神在哪里?中國未來產業的發展靠什么?中國的企業成長競爭力是什么?
民族企業中有多少企業家能面對品質從不妥協?有多少企業家能一心只想為國爭榮?魯花做到了!因為這種一心為公的愛國情懷,帶來了產業的生生不息。
“唯有志者強,唯進取者勝。”未來,在中國產業復興的道路上,中國的民族企業任重而道遠!(紅 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