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在墨爾本附近6條河流中的水生無脊椎動物和河岸上的昆蟲捕食者體內,檢測到了60多種藥用化合物。初步估計表明,位于食物鏈上游的動物——鴨嘴獸和褐鱒在理論上可能因為飲食而被暴露于某些藥物,其劑量高達人類劑量的50%。
??人類每天使用的化學品,如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終會進入附近的水域,因為廢水處理設施無法有效清除它們。然而,它們的生物活性、暴露情況和生態影響,一直以來都不甚明了。
??此次,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艾林·李察蒙德及其同事檢測了澳大利亞墨爾本附近6條河流中的水生昆蟲和陸地蜘蛛,以鑒定98種不同藥物在其體內的濃度,包括抗抑郁藥、止痛藥、抗生素和抗組胺藥(一種針對組胺介導的過敏性疾病有明確療效、但存在一定不良反應的藥物)。
??研究團隊發現,60多種化學物質在它們體內都達到了可檢測濃度。已知的昆蟲捕食者——河岸蜘蛛體內的化學物質濃度要高得多,研究人員認為,藥物是在這些昆蟲捕食者食用無脊椎動物時被轉移到它們體內的。這也表明,這些化學物質在食物鏈上游具有所謂的“生物放大(富集)”作用,或者出現了濃度上升。
??隨后,研究團隊使用昆蟲體內的化學物質濃度信息,來估計食物鏈中其它昆蟲捕食者——褐鱒和鴨嘴獸的藥物暴露情況。根據計算結果,研究人員估計鴨嘴獸可能攝入了大約50%的人類抗抑郁藥日推薦量。
??對于這些新型水污染物的直接影響,還需要進一步開展工作,加以探索。
??總編輯圈點
??農藥殘留和各種人造污染物的生物效應,我們還所知甚少,或許有一些種類無關大礙,但科學家已陸續發現了不少之前認為無毒,實際有長期潛在副作用的化學物。食物鏈頂端的水生物和珍稀動物會是直接受害者,而人類也保不準會受害,生物圈的關系網是人想不到的復雜。排污管理不該有僥幸心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