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里雨曦
一度跌到成本線以下的豬肉,價格終于回升了。
根據中國養豬網*新信息,11月6日,全國外三元豬均價為17.08元/公斤,環比上漲60.68%;內三元豬均價為16.71元/公斤,環比上漲60.83%;土雜豬均價為16.32元/公斤,環比上漲63.20%。
止跌回漲的勢頭事實上自10月就已開始,目前,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黑龍江省以外,其他所有地區都漲到了8元豬價以上。四川省、重慶市、浙江省三地直接上漲到9元豬價以上,直逼10元。
豬價上漲出乎行業預料,因為按照以往“豬周期”的運行軌跡,當前背景下,豬肉價格依舊處于下行通道。那么,這一輪的豬肉價格上漲原因是什么?從我國生豬養殖的基本面看,接下來豬肉價格走勢又將如何?
農業農村部:供給充裕,基本面沒有改變
豬肉價格企穩,與今年國內的生豬生產恢復狀況密切相關。
近日農業農村部舉行的今冬明春重要農產品生產保供情況發布會介紹,生豬生產到今年二季度已經完全恢復。今年6月份到9月份,全國出欄肥豬平均價格一路下降,降到了成本線以下。四季度進入豬肉消費旺季,市場價格有所回升,*近幾天在震蕩趨穩。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1月3日,全國活豬平均價格每公斤16.04元,略高于養殖成本線,養殖虧損情況有所緩解。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光華表示,根據分析,近期豬肉價格回升主要原因是消費拉動,市場供應相對寬松這個基本面并沒有改變。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的生豬是2509萬頭,同比增長95.2%。10月份,屠宰生豬的數量就更多了,達到了3023萬頭,同比增長111%。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看,生豬養殖和屠宰量都在增加。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豬肉產量增長38%。生豬出欄達到49152 0173 3840萬頭,同比增長35.9%。生豬存欄43764萬頭,同比增長18.2%,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459萬頭,增長16.7%,較6月份的4564萬頭下降105萬頭。
從規模以上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來看,1-9月份累計同比增加60.7%,其中5月份開始屠宰量均高于1月份,6月份開始均在2100萬頭以上,8月份和9月份同比增幅均超過9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依舊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
“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預計到明年年初才能調整到合理的水平。”陳光華表示,希望大家多買豬肉、多吃豬肉,這樣既能豐富老百姓的營養,又可以緩解養殖場戶的經營困難。
陳光華說,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生豬產能調控方案的要求,緊盯全國和各地的能繁母豬保有量變化情況,及時發布預警,落實分級調控責任,上下聯動穩定生豬生產。
同時,各地要保持用地、環保、貸款和保險等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特別要防止抽貸、斷貸,對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養殖場戶要給予幫扶。利用這個機會,建議廣大養殖場戶要有序安排生豬出欄,不要因為當前豬價有所回升而盲目壓欄賭后市行情,更不要急于擴充產能,避免后期帶來較大損失。
專家:需求量增加帶來短暫上漲
從統計數據看,6月底和10月初,生豬和豬肉價格確有觸底反彈且回升幅度較大。
6月底豬價跌至13.76元/公斤后觸底反彈,7月第4周反彈至15.93元/公斤后再次持續回落,10月第1周生豬和豬肉價格分別降至11.54元/公斤和21.05元/公斤的低位后開始反彈,10月第3周漲至13.40元/公斤,豬肉價格回升至22.58元/公斤,同比分別下跌57.7%和55.3%。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分析,本輪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豬價跌至低位后市場具有反彈需求。國慶后豬價跌至低位,部分地區跌至10元/公斤以下,在市場機制下豬價具有一定的反彈需求。
二是凍豬肉收儲提振。10月10日收儲3萬噸中央儲備肉,同時多地也開始地方凍豬肉收儲,對市場心理預期和豬價起到了明顯的提振作用。
三是豬價較低刺激消費回暖。北方豬肉消費增加明顯,南方四川、湖北等地灌臘腸現象增多,市場大肥豬需求旺盛帶動大豬價格高于標豬。9月底大豬存欄已經明顯下降,導致大豬供應有限,大豬價格高于標豬1元/公斤上下,主要原因是臘肉制作提升了大豬的需求。
四是豬價回暖再次帶動養殖戶壓欄。受豬價加快上漲影響,養殖端看漲后期惜售情緒濃厚,生豬出欄積*性下降,導致短時間內市場供應收緊。
朱增勇認為,兩次豬價反彈共同點分別是豬價超跌、凍豬肉收儲提振以及短期消費支撐和提振,不同點是國慶后消費提振空間高于6月底、大豬存欄比重明顯下降,因此第二次豬價反彈速度和時間均高于上次,后期消費的短期變動將影響反彈時間和空間。
價格或將再次下跌,做好生產管理應對
實際上,目前國內生豬生產還處在慣性增加階段。
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3月份以來,全國規模豬場每個月新生仔豬數量都在3000萬頭以上,并持續增長。這些仔豬育肥6個月之后就可以出欄上市,預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豬同比還會明顯增長,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還會持續。
生豬產能慣性增加,四季度生豬出欄量預計創全年*高水平。
根據統計數據,一至三季度生豬出欄量分別同比增加30.6%、38.6%和39.4%,預計四季度出欄量將高于前三季度的季度出欄量;一至三季度豬肉產量分別增加31.9%、40.2%和43.1%,全年豬肉產量預計在5400萬噸以上。
從豬肉進口來看,四季度預計月進口量維持在20萬噸上下,全年豬肉進口或在360萬噸左右。從豬肉供給量來看,一至三季度分別同比增加31%、36%和34%,四季度豬價仍然存在明顯的供給壓力。四季度新生仔豬供應量呈現高位仍將會保持一段時間,預計出欄量增長趨勢將會延續到2022年上半年。
此外,能繁母豬產能將會繼續調整。
從7月份開始能繁母豬存欄連續3個月下降,且環比降幅呈現增大趨勢。7月份后備母豬轉商品豬以及母豬淘汰量增多,淘汰的主要是三元雜母豬以及落后產能的二元母豬,三元雜母豬占能繁母豬存欄比重或已經降至10%-20%。
分地域來看,北方地區母豬淘汰力度高于南方地區,東北地區淘汰力度較大,同時中小、散戶高于規模養殖企業,規模養殖企業上半年仍處于產能釋放階段,在產能調減速度和規模上要小于散戶和小型養殖戶。
一般情況下,虧損3個月以上后母豬淘汰力度會加大,預計四季度母豬淘汰率會增大,母豬存欄量仍有再降空間。
因此,朱增勇判斷,經歷短暫上漲之后,到11月中旬后,豬肉價格還將出現一輪下跌。
朱增勇建議,為防止生豬生產和供應出現大的起落,在抓好生豬產能調減的同時,養殖戶應該在政府主管部門生產和市場監測信息引導下,加快淘汰低產母豬,提升能繁豬效率,保障高效母豬產能,做好生產管理,降低生產成本,順勢出欄肥豬。同時,冬季屬于重大動物疫病風險較高的時期,應做好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風險,保障生產經營的穩定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