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段時間以來,朋友圈中不少家長都在因為孩子生病而焦頭爛額。
??小孩反復發燒的原因
??1、非感染性發熱:非各種傳染病引起的,無菌性物質或各種炎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
??2、不明原因發熱:廣義不明原因發熱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發熱者。但在臨床上還采用發熱的狹義概念, 即不明原因發熱。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3、中樞性發熱:是指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對其診斷之前應嚴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癥所致的發熱, 并除外其它發熱病因。顱內疾病伴有發熱時多為危重病例,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發熱是因顱內炎癥、肺內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對于難以解釋的中度體溫升高, 一時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 不能輕易認為是中樞性發熱。應反復尋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 并注意有無藥物熱及其它發熱的原因。
??4、持續性發熱:當口溫高于 37。3℃或肛溫高于 37。6℃,一日間的變化超過 1。2℃,即稱之為發熱。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低熱 37。4℃~38℃ 中等度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以上,持續4周以上,為持續性發熱。
??低于38.5℃,不必用退燒藥
??要清除這些病毒、細菌、支原體等致病體,除了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外,對于小孩,常常還需要借助藥物。不過,于主任說,即使用了恰好針對感染病原且昂貴的進口藥物,病原體的清除也不會馬上起效,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家長無需那么心急,家長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好物理降溫及補水等護理。
??但如果孩子一直處于高熱狀態,比如體溫超過39℃,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高熱持續時間長,會對心、肺、腦、胃腸等功能有不良影響,尤其是1歲-3歲半的孩子,*容易出現高熱驚厥,對大腦神經組織有一定的損傷。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藥物的同時,還要給孩子進行退熱等對癥處理。
??一般來說,嬰幼兒測量肛溫超過37.8℃或腋溫超過37.5℃時,就可以認為發燒了。于力指出,建議對于不同的發熱狀況予以不同的對策——
??(1)超過37.5℃(可以選擇物理降溫)
??(2)超過38.5℃(可以口服藥物來退熱)
??(3)超過39℃(可以注射用藥來退熱)
??藥物降溫要點
??原則是“能口服不用注射”,口服藥物一般要兩小時后才能起效,對于高熱的孩子,**可以口服四次退燒藥。
??(1)一般不建議使用多種藥物同時降溫。降溫藥物一般是叫“非甾體類消炎藥”的藥物,劑型多樣,但由于原理類似,同時使用時容易使體溫下降過猛,由于出汗太多,甚至引起虛脫。
??(2)可以重復使用一種退燒藥。由于并沒有去除致熱源這個根本原因,盡管在使用藥物后體溫下降,但當藥效過了以后,致熱源繼續影響人體導致發熱,所以,“早上看了病,打完了針,下午又燒起來了”的情形就不奇怪了。因此,當孩子體溫再次超過38.5℃,可以再服用退燒藥。不過,要真正退熱,還是要消除感染。
??(3)非甾體消炎藥有一些副作用,這類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三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發燒的時候一般不主張用任何退燒藥,而應采取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要點
??與成年人不同的是,孩子不能依賴多穿衣物捂汗降溫,這是因為小孩子的體溫調節發育還不完善,捂汗容易引起脫水而休克。
??(1) 藥物降溫配合物理降溫能達到更好的退熱效果。一般的做法是用退熱貼或冰袋敷在額頭,用溫水、33%的酒精不斷拭抹頸側、腋窩、大腿根部的皮膚,或洗溫水澡。
??(2)在孩子覺得冷或手腳冰涼的時候,不適宜做物理降溫,這時反而要注意保暖,用衣被蓋好手腳或喝點熱水,等手腳變熱了,就要撤掉衣被開始物理降溫。
??(3)物理降溫選用的部位要避開心前區、手心、腳心等,以避免局部刺激誘發條件發射導致不良后果。也不宜全身范圍地拭抹酒精或敷冰,選用頸側、腋窩、大腿根部是因為這些地方有大動脈經過,散熱的效應較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