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編者按】進口奶粉成了中國媽咪的“救命稻草”,也豁開了海外代購、海淘的**個口子。這讓 “只賣*貴,不賣*對”的中國式消費心態和進口奶粉的光環被無理由的放大。只是,眾人似乎都忽略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互聯網的開放性究竟是信息更加平等對稱透明,還是讓消費者變得更加盲從?
將*貴與*好畫上不等號,并非易事。一位國內知名嬰幼兒奶粉品牌電商經理人告訴億邦動力網,洋奶粉之所以賣得貴、毛利高,實則有很多隱藏在價格杠桿背后的秘密。相比而言,消費者不可能掌控一切,只能掌控他所能掌控的。“只是,你以為可以掌控的就足夠理性嗎?”
有的進口奶粉是零關稅 你造嗎?
在歐美一罐800g的標準嬰幼兒奶粉,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零售價折合人民幣通常為152 0173 3840元-140元,但在國內同一款商品的價格則要高出一倍甚至更多。
很多消費者會以為進口嬰幼兒奶粉之所以價格偏高,是因為含有關稅,因此欣然接受。但據知情人透露,與汽車等進口商品相比,進口奶粉的關稅并非超乎想象的高。關稅*高也就13%;如果簽了自貿協議的話,基本就是零關稅。”
據上述人士介紹,零關稅取決于自貿協議簽署的國家和奶粉產地。在國外,嬰兒奶粉代加工較為普遍。例如多美滋和惠氏如果在新西蘭生產,而中國又與新西蘭在2008年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那么這兩個品牌的進口關稅就是零關稅。“當然絕大多數傳統的進口品牌還是要繳稅的。”
眾所周知,同一款車型的進口轎車,國內國外價格差異迥然。這主要得益于中國汽車的高稅率(汽車進口到岸綜合稅率*高可達150%,其中包括25%關稅,17%增值稅,*高40%消費稅等),再經過總代、經銷商和4S店為了分食毛利,層層加價,賣一輛奔馳顯然比賣100輛夏利可以賺更多錢。
但在進口奶粉方面,稅費則沒有表現得過于苛刻。億邦動力網查看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我國對780多種進口商品實施低于*惠國稅率的年度進口暫定稅率。其中,新增和進一步降低稅率的產品中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赫然在列。而根據*新的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2014年將對“供嬰幼兒食用的零售包裝配方奶粉”執行5%的進口商品暫定稅率。
因此,在行業人士看來,進口奶粉和國產奶粉的價格差異,主要體現在出廠價的基數不同,而非關稅。“雖然關稅也會因出廠價水漲船高,但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有更強勢的定價權,廠商在生產前,就已經和零售商談妥零售價。
此外,中國消費市場對關稅信息的披露上,也不盡相同。例如購置電腦、汽車等大件進口商品時,消費者可以在收據中看到稅單。相反,無論是在超市還是在電商平臺,進口奶粉公開的繳稅比例和數額幾乎是不透明的。
不過,受多種因素影響,在嬰幼兒的食品安全面前,國內消費者對關稅的實際情況并不過多關心,只求心理認可。“只要價值符合需求,即使要繳****的關稅,媽媽們也情愿選擇國外的奶粉。”對于奶粉廠商而言,令其頗為無奈的是,消費價格已經遠非一個理性市場所能把握,口碑已經成為*有力量的杠桿,關稅在其間只是扮演了一個無辜躺槍、卻又無法刷出“存在感”的角色,即使它對進口奶粉的左右上,已無足輕重。
進口奶粉總是**漲價 意在操縱市場?
此前,中國市場上不少進口嬰幼兒奶粉品牌的高端產品售價已經逼近500元,“天價奶粉”節節攀升,幾乎成為奶粉中的奢侈品。同樣,雖然,近些年來進口奶粉在中國也遭遇各類檢測的圍追堵截,產品質量問題也逐漸被曝光,但這一切均不能阻擋媽媽們對進口奶粉的情有獨鐘。
有數據顯示,2013年第二季度,奶粉行業品牌網絡口碑榜單TOP10中,有六家為進口奶粉品牌,國產奶粉只有三元和光明進入前十榜單。另有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31日,僅浙江地區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就已達317噸。
而在調研過程中,一位線下母嬰社區店的店長告訴億邦動力網,其店面銷售中,接近75%的份額來自海外奶粉品牌,剩余的國產品牌供應商則越來越被動,為了在洋奶粉面前體現競爭力,逐漸陷入價格戰之中。
億邦動力網從一位國產前三的奶粉品牌電商負責人口中獲悉,實際上,進口奶粉和國產奶粉的毛利率都不算低,但真正主導市場價格的,還是進口奶粉。“幾乎每一次漲價潮都是從進口奶粉掀起來的。”
報道顯示,今年5月份,在港銷售的美素佳兒嬰幼兒配方奶粉漲價3.5%-7.5%;雀巢嬰幼兒奶粉漲價5%-7%;部分惠氏、雅培及牛欄嬰幼兒奶粉則更早先行漲價,漲幅接近10%。
“每次漲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加工原料、用工成本和中國逐年CPI上漲。”由于價格持續走高,去年國家發改委已出臺政策,對進口奶粉采取涉嫌壟斷調查,并接連開出巨額罰單。“比如貝因美交了6個多億的罰金。”
得益于此,今年的嬰幼兒奶粉市場價格逐步歸回理性。但與之相反,國產奶粉牌則大多揮拳“降價”,瞄準機會,以價格屠夫身份出現。君樂寶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淼稱,面對近期嬰幼兒奶粉產能暴漲,預計不到一年時間,國產奶粉價格會降到152 0173 3840元每罐的價格區間。另一大乳業巨頭圣元則針對線上母嬰消費人群推出價格低于百元的互聯網品牌。
“市場價格的兩*分化是否能讓國產奶粉重新回歸強勢地位,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還有待檢驗。”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每一次奶粉漲價都會牽動著中國媽媽們的神經,但在母嬰消費上一貫表現得“不差錢”。
奶粉本來就不是高科技 洋品牌也一樣?
此前,在壓制進口品牌價格飆漲的過程中,洋奶粉的成本結構也逐漸被曝光。據媒體報道,1聽進口的原裝奶粉,生產加工成本大約僅為80元人民幣。
而億邦動力網從奶粉行業人士處打探到的消息則是,其制造成本有可能更低。
該人士向億邦動力網分析,進口奶粉品牌不管是原裝進口還是國內分裝,成本基本都差不多。“成本和原料采購批量有關系,批量越大價格越低。品牌商委托廠商生產,通常簽訂全年幾百噸的奶粉,這樣就有很充分的議價空間。比如全年做600噸,一聽工廠制造成本就60塊錢;如果做200噸,一聽就70塊錢。”
據某知名外資嬰幼兒奶粉的上海地區分裝廠商介紹,實際上,生產批量再小,其成本價格也只在75元-80元之間。“如果批量超過2000噸,成本價肯定在70元以下。有的甚至低于65元。要知道幾大國際知名的進口嬰幼兒奶粉品牌,一年上萬噸的產量。”
據悉,高端奶粉的出廠毛利必須要穩定在70%以上,因此出廠價就達到152 0173 3840元-140元,再順加在國內的渠道成本、營銷費用,以及留給經銷商的純利,差價浮動翻倍,售價普遍要到300元左右。
但高價格背后未必是高含金量。即使是在消費者眼中,購買進口奶粉的主要驅動力也并非將其視作“靈丹妙藥”,更多的是安全性可以信賴。
“進口奶粉根本沒那么神秘,沒那么多高科技含量。其美譽度和口碑來自哪里?這幾個大品牌都是藥廠做背書,且都是世界**藥廠(美贊臣背后是施貴寶藥業,全球200強;惠氏屬于惠氏大藥房;雅培屬于雅培大藥廠)。這就是奶粉的發展史。反觀中國做奶粉的呢?三鹿、完達山都是一幫養牛的。”某國產品牌商直言,如果單論技術,國外奶粉制作工藝未見得高出國內許多,只是老百姓心里認同國外工業技術就是好。
該品牌商認為,中國經過十多年的歷練,奶粉制作工藝與國外相比,保持相近甚至超越的水平。“我們工程師到國外奶粉廠參觀,發現國外工廠也沒有國內奶粉工廠現代化,有些工廠甚至在用5年前的設備在產奶粉。相反,中國則都引進國外*好的設備。”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外資奶粉能夠占據中國市場,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參與的競爭品牌少。以惠氏、雅培、美贊臣、多美滋、雀巢為主的幾大國際品牌近乎盤踞了過去15-20年的嬰幼兒奶粉市場,國內能點出名的屈指可數。
“奶粉價格一路飆漲,消費者是無辜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這個事。‘越貴的越好’的消費心態是市場的現實折射。”在國產奶粉品牌商看來,中國這些年總有“幾顆耗子屎毀了一鍋湯”。正因為毛利高,國內企業海外注冊品牌冒充原裝進口的事情屢禁不止,在網上引發很多討論。洋奶粉變成假洋鬼子已經不是秘密,攫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也在危害食品安全健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