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5月23日,臨儲玉米今年首拍開始,雖然拍賣底價比去年提高了200元/噸,但當日仍是高溢價成交,市場對臨儲玉米的喜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市場也據此較為看好后市玉米價格。然而,好景不長,自5月30日第二批近400萬噸的臨儲玉米入市后,市場看漲熱情迅速下降,不僅現貨玉米價格止漲回穩,而且大連玉米期價也出現了每噸數十元的回落。
??目前,有市場人士認為,國內玉米市場已進入“政策市”,在后期臨儲玉米不斷涌入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將下跌不止。現階段,國內夏播玉米產區正值小麥收獲與玉米播種的高峰期,春播玉米產區則正值玉米前期出苗等田間管理的重要階段,而生豬養殖等則進入了補欄旺季未期。玉米價格下跌會對農民種植與管理田間玉米帶來消*影響嗎?更重要的是臨儲玉米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未來市場行情真會如部分市場人士預計的那樣跌跌不休嗎?庫存玉米入市會刺激養殖戶增加補欄量并提振加工企業的開機率嗎?
??A臨儲玉米給市場帶來的影響
??**,我們分析一下今年臨儲玉米**次與第二次拍賣的情況。
??5月23日,近400萬噸吉林、黑龍江2014年產臨儲玉米被競價銷售,*終總成率達到了90.66%,成交均價為152 0173 3840元/噸。其中,吉林省總成交率為****,成交均價為1795元/噸;黑龍江省總成交率為90.63%,成交均價為152 0173 3840元/噸。2019年臨儲玉米**拍以高溢價、高成交率落地。
??仔細分析今年臨儲玉米**次拍賣分等級成交率、成交價可以發現一個很特殊的情況,即黑龍江省三等與四等玉米不但全部****成交,而且溢價幅度較大,這說明了什么市場現象呢?
??部分玉米貿易商表示,黑龍江省一些偏遠地區的庫點存放的玉米也有人搶著要,而且還是溢價成交,這多少讓人無法理解。不過,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的玉米收儲與貿易大戶劉興海看來,按照傳統思維模式分析,黑龍江省的玉米肯定沒有太多的人愿意來采購,但如今市場格局變了,當地玉米深加工行業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北糧南運”貿易模式,外地客商要想來東北地區拿糧,如果開出的采購價格沒有優勢,那么只好空手而歸。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行業發展迅猛,入駐的企業大部分是規模化與產業化比較完善的大型集團,這些企業不但在東北地區合理布局了眾多生產車間,而且還利用自己擁有的物流、資金、信息等優勢,不斷開拓玉米產業上下游業務,正在盤活東北玉米這個大市場。
??“今年**次拍賣的臨儲玉米很多是去年流拍的,今年底價上調了200元/噸以后仍然是溢價成交,這說明市場供求關系真要發生變化了。”河南省玉米貿易商老胡認為,根據當前國內玉米市場整體發展態勢分析,玉米供給是充足的,短期內不存在利多價格的因素,臨儲玉米成交率高且溢價幅度大,說明市場較為看好未來玉米需求。同時,很多產業企業持有較重的“就近拿糧”心理,令臨儲玉米2019年**拍較為“驚艷”。
??5月30日,近400萬噸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2014年與2015年產臨儲玉米被競價銷售,*終總成交率達到了81.86%,雖然比**次拍賣的總成交率下降了8.8%,但仍居高不下,說明市場采購需求依然旺盛。更為重要的是第二次拍賣的玉米成交均價為1695.16元/噸,比**次拍賣的成交均價高了55.67元/噸,這似乎說明市場十分看好后期價格。不過,這里面有一個特殊的情況需要注意,那就是**次拍賣的全部是2014年產玉米,第二次拍賣的有大量2015年產玉米,所以拍賣成交價格的抬高沒有可比性。如果單獨比較2014年產臨儲玉米的成交情況,第二次拍賣的2014年產玉米成交均價為1629.19元/噸,較**次低了10.3元/噸。
??部分參與拍賣的產業企業代表認為,成交率的下滑并不代表臨儲玉米拍賣將大幅降溫,玉米價格止漲回落也不代表市場長期走勢將如此發展下去。據他們分析,玉米價格近期之所以走低主要受到了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一是*低價收購的小麥和稻谷降價拋售力度較大,降低了臨儲玉米的性價比,導致一些飼料企業玉米采購態度趨于觀望,影響了市場情緒;二是當前非洲豬瘟疫情對玉米飼用的不利作用正達到高峰期,飼用玉米需求仍持續下降;三是近日外部經濟環境波動較大,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玉米深加工產品出口及國內市場需求均存在變數,這使得玉米一部分工業采購需求減弱。
??其次,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臨儲玉米的庫存情況。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剩余臨儲玉米庫存總量在7500萬噸左右,按照往年臨儲玉米的拍賣進度分析,這些庫存玉米在今年將會全部被拍賣。這意味著在今年年底時臨儲玉米將基本退出國內玉米市場,雖然在后期的出庫過程中與供給市場的階段內,臨儲玉米仍會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供求關系等形成較為重要的影響,但也都是“強弩之末”的力量了。
??老胡告訴記者,今年國內玉米市場還會呈現出較強的“政策市”特征,但自新季玉米上市后,預計其影響將日漸減弱。從當前的心理層面來講,國內玉米市場看多情緒估計會長期潛伏與存在,一旦市場有突發機會出現,那么以下利多情緒就會明顯表現出來:
??**,我國玉米產不足需的格局難以改變,新季東北地區玉米田改為大豆田的現象仍然很明顯,年度內的產需缺口呈現擴大趨勢;第二,國內工業用玉米需求增長速度難降,如果未來綠色能源的開發等能夠順利實施,那么將提振玉米工業需求再上一個臺階;第三,預計近兩年內進口玉米及替代品數量難以大幅提升,玉米市場供給將趨于緊張。不過,從當前國內玉米市場的情況來看,終端需求依然難以出現較多亮點,很多飼料企業的采購策略仍是隨用隨買,南北方港口玉米價格持平甚至倒掛,預計經過前幾周的火熱成交后,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會有所降溫,玉米價格與需求將經歷一個振蕩整理的過程。
??B農產品供需形勢將發生變化
??長遠來看,雖然當前國內大宗農產品小麥、稻谷包括玉米等庫存較為龐大,產量持續保持穩定,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國內大宗農產品市場的供給存在很大隱患。
??**,小麥、稻谷、玉米的高庫存與往年我們不加節制地大量進口農產品有很大關系。例如,在進口量較大的年份,我國年大豆進口量近1億噸,小麥、玉米酒糟粕、高粱、木薯粉等農產品年進口總量則高達數千萬噸,再加上國內對較多的農產品實行了持續時間較長的*低收購價政策,人為地令國內大宗農產品庫存累積了起來,這讓很多不了解市場詳情的人很容易誤認為農產品產量過剩,令市場一度出現了高產量、高庫存、高價格的“三高”現象。
??近年來,國內農業種植結構得到了合理調整,農產品進口總量有所下降,部分糧油品種的龐大庫存逐漸得到消化。例如,原來高達2億噸的臨儲玉米有望在今年消化完畢,菜油、棉花等臨儲庫存消化已基本結束,小麥、稻谷臨儲庫存則在加大消化力度。另外,國內供給缺口較大的大豆等種植面積則在不斷擴大,預計隨著種植結構深入調整,國內大宗農產品供需形勢會發生較大改變。其中,小麥、稻谷生產會向著提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市場供給穩定;大豆產量會進一步提高,但遠遠達不到滿足國內需求的程度;玉米產量或穩中有降,產不足需的態勢仍將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預計大豆、玉米價格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會越來越強,未來這兩個品種價格的漲跌將與相關農產品進口量的增減等緊密聯系起來。
??其次,國內耕地與水資源不足,未來我國農業生產需要精打細算,生產方式與單位個體的生產規模等亟待提高。與國際市場上主要的小麥、玉米、大豆生產國相比,我國的農業生產仍是“小農經濟”,農產品生產成本高與整體質量差依然沒有改變。根據當前國內農業生產的發展態勢分析,單位個體生產規模小、生產成本高的問題要想得到解決,關鍵要看土地流轉等能否大范圍做起來。目前來看,小麥、稻谷的種植面積與水資源會得到保證,兩品種主產區較為穩定。大豆與玉米種植面積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單產與總產受天氣好壞的影響較大。
??*后,小麥、稻谷與豆粕等大宗農產品在特殊時期與玉米之間存在較強的替代關系,當前這一現象正在發生。近期,隨著*低收購價小麥與稻谷的拋售底價大幅下調,豆粕價格降至歷史低位,玉米價格持續走高,小麥、稻谷、豆粕替代玉米的現象增多,這對玉米價格進一步上漲形成了遏制。
??據記者了解,近期競價銷售的2013年產與2014年產稻谷銷售底價已下調至1500—1600元/噸,價格優勢突出,成交率較高。近年來,稻谷因為庫存多、壓力大,而且產業鏈條短、消費彈性小,成為去庫存的重點和難點。今年*低收購價稻谷銷售底價整體下調,進一步表明了有關機構去庫存的決心較大,這一方面能夠滿足用糧企業需求,緩解區域性糧源不均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工企業降低用糧采購成本,進一步加速庫存消化。此外,質量偏差與價格較低的早秈稻等會流入飼料原料市場。
??“2011年前后,由于玉米價格高于小麥價格,導致小麥替代玉米用作飼料原料的數量在一個市場年度內達到了2000萬噸。”據河南省小麥貿易商崔瑞兵介紹,今年國內新麥收購價與拍賣底價均有所下調。其中,*低收購價小麥的拍賣底價下調60—120元/噸,而庫存2013年進口的美國軟紅小麥等出庫價僅在2000元/噸,后期隨著小麥價格再度回落以及玉米價格上漲,兩者價差將縮小,未來小麥替代玉米的概率增大。
??C玉米種植面積保持基本穩定
??近期,雖然玉米價格有所下跌,但這對農民種植夏播玉米與加強春玉米田間管理基本沒有影響。
??根據東北地區春玉米生產情況分析,除了部分不適宜玉米種植的地區調減了面積外,大部分地區農民種植玉米的面積沒有發生較大變化,當地農民當前正在加強對玉米出苗等的管理,玉米長勢較好。從內地夏播玉米產區的情況來看,部分沙土地與丘陵地區玉米種植面積預計調減。例如,黃河故道地區農民增加了花生種植,平原地區農民則樂于種植玉米。
??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加上部分地區加強了環保要求,當前國內生豬養殖仍然沒有得到恢復。雖然很多地區豬肉價格高企,養殖利潤高,但存欄量低。不過,當前國內水產養殖發展快,禽類養殖也發展良好。整體來看,玉米飼用需求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從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生產態勢來看,產業企業對玉米價格上漲較為接受,大部分深加工企業開機率穩定,預計玉米工業需求將持續增長。
??D保障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近日,豆粕、菜粕期價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這與當前大豆、油菜籽等進口不暢有很大關系。”廣東一家油脂企業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供給當前較為充足,但對市場預期存在一定擔憂。
??據記者了解,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量接近1億噸,2015年前后我國年小麥、玉米酒糟粕、高粱、木薯粉等農產品進口總量則高達數千萬噸。目前,受中美貿易磋商不暢等因素影響,我國進口大豆、玉米、玉米酒糟粕、高粱等農產品數量下降較多,而且成本有所提高,這雖然有利于國內消化龐大的農產品庫存,但也讓市場對未來供給能否充分得到保證產生了擔憂。
??日前,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回應美國對我國新一輪加征關稅焦點問題——有能力有信心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據了解,隨著美國日前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中國對自美國進口的部分農產品再次采取反制措施。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農產品進出口一直受各方高度關切。加征關稅對中美兩國農業帶來哪些影響?進口大豆缺口如何彌補?國內玉米及食品價格是否會因此上漲?
??據韓俊介紹,美方在其301條款下對中方發起兩輪加征關稅措施。作為反制措施,中方對美方出口農產品也加征了關稅。**輪措施涵蓋的農產品約占2017年美國向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的87%,于2018年7月6日實施加征25%關稅;第二輪措施涵蓋的農產品約占12%,于2018年9月24日實施加征10%關稅。隨著美方提高加征稅率,中方也于2019年6月1日起把第二輪措施加征稅率*高提高到25%。可以說,美國出口到我國幾乎所有的農產品都被加征了反制關稅。
??大豆是我國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養殖業的重要飼料來源。正常年份我國每年從美國進口3000多萬噸大豆,約占進口大豆總量的三分之一。在自美國進口大豆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我國有能力有信心通過豐富的政策工具和多元的供給來源,保障國內供需平衡:一是實施國產大豆振興計劃;二是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三是引導多元化飼料消費需求。
??從進口玉米、玉米酒糟粕、高粱及木薯粉等市場情況來看,進口玉米數量已從較高年份的560萬噸左右減少到350萬噸左右,玉米酒糟粕從660萬噸左右減少到了10萬噸,高粱從1000萬噸以上減少到50萬噸左右。綜合來看,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數量減少、成本增加將提振國內玉米價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