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小小菜籃子,裝著大民生。從“每戶每3至5天限1人外出采購”到“足不出樓棟”,在不斷升級封控小區管控措施的同時,揚州如何保障市民的“菜籃子”?揚州圍繞“兩暢通一保障”,即暢通物資進城通道、暢通到居民手中的“*后一公里”、保障價格穩定,打出一套保供穩價的“組合拳”。8月18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部分批發市場、社區和商超。
進城“堵點”越來越少,
蛋肉菜供應量不斷提升
保障供應,是抑制揚州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措施。
“像雞蛋供應問題,疫情剛發生時,市場上雞蛋價格波動較大。”揚州市發改委黨組成員、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黃學東告訴記者,針對這一情況,市里組織大潤發專門前往泰州興化等地采購雞蛋等物資,“據統計,目前揚州市場每天需要的雞蛋大約15噸,而全市儲備量約為22-23噸,應該講,總體上市場供應是充足的。”
雞蛋之外,社會目光還聚焦在肉類及肉制品上。“主要是市內生豬屠宰場,16日我們打電話的時候也逐一進行對接。”黃學東說,眼下揚州原有三個屠宰場,分別是西湖、湯汪和蔣王屠宰場,單日屠宰量大概800-1000頭,“8月16日起,出于防控考慮,西湖屠宰場的屠宰量請蔣王承接過去,因此總體仍能保證整個揚州市場,市面豬肉供應量還是正常維持在800-1000頭。”
不止于此,記者了解到,調運豬肉的通道當前還有兩個:其中,由市發改委協調從高郵向市區每天10多噸豬肉“點對點”的調運自8月15日開始啟動;此外,通過與蘇食集團對接,從企業設在淮安的加工基地發車,每天還有1.5萬-2萬份“5斤裝”的冷鮮豬肉馳援揚州。黃學東介紹說,蘇食集團的供應從17日正式開始,“16日下完單,17日上午1.3萬袋冷鮮肉已經投放至揚州市場。”除此之外,當前揚州也在考慮根據實際需要,做好儲備肉投放的準備。
蛋、肉之外,蔬菜也是重點。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當前揚州蔬菜供應主要依靠市外調運。而“伏缺”,就是其中制約本地菜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謂“伏缺”,與季節氣候相關。7-8月,受伏天影響,氣溫居高不下,本地葉菜進入生長滯緩、產量下滑的階段。這也使揚州市域范圍內即便擁有蔬菜基地,當季蔬菜上市仍然偏少。
為打通蔬菜外輸通道,黃學東表示,一條特殊時期專門鋪設于常州凌家塘蔬菜批發基地與揚州聯誼批發市場中間的“援助通道”建立起來,“聯誼市場供應著揚州九成的蔬菜,聯誼以往20%的蔬菜進貨量和40%的蔬菜品種,均源自凌家塘。”作為江蘇省規模*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凌家塘市場輻射長三角地區50多個縣市,揚州是其中之一。江蘇凌家塘市場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曉峰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后,市場針對揚州農副產品的供應就以打開通道為重點。為打通物流運輸“生命線”,揚州、常州在省里支持下,于常州專辟地區,供揚州物流批發車輛停放。“截至16日晚,車輛停放點連夜施工結束,17日,這處蔬菜跨市物流中轉的錨地正式開啟運行。”黃學東說。
至此,居民生活的農副產品供應量基本得到保障,也使控制物價上漲有了保障。
保障“足不出樓”,配送直達居民樓棟口
8月18日9:50,錦旺小區西門,錦旺苑社區黨委副書記黃平磊正在等待從聯誼市場訂購的首批152 0173 3840份蔬菜。特殊時期人手緊張,黃平磊被社區黨委書記戴素麗“任命”為社區居民訂菜配送負責人。
“從聯誼訂菜前,社區主要從‘智慧鳥’APP線上下單。”黃平磊口中的訂菜平臺,自社區封控之日起,維持了錦旺3569人將近兩周的菜品供應。
8月17日,小區管控升級的同時,揚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工作組發布通知,明確由負責全市90%蔬菜供應的揚州市民“菜籃子”——聯誼市場加入訂菜送菜隊伍,面向居民直供。
對于錦旺苑社區而言,這將帶來兩大變化——過去居民網上訂菜,到小區門口自取,17日后,居民足不出樓棟,小區門口到樓棟口的“*后一公里”都需志愿者完成,當天社區緊急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人員增加了9倍;聯誼市場推出30元、50元A、B套餐,經測算價格低于市場價的30%以上。
18日10:13,兩輛聯誼批發市場送菜貨車駛抵錦旺苑小區大門。這輛車有280份菜,每份都是按A、B兩類套餐配好的。
“5棟2A2B”“6棟2A2B”“7棟3A3B”……10:25,錦旺苑社區西門門口,戴素麗對著訂單,按樓棟挨個叫號。
聽到叫號,于玉蓉大步上前,麻利地拎起兩袋菜,朝小區7號樓走去。兩分半后,于玉蓉到7棟三單元門口。“205,可以拿菜了”“103,下來拿菜吧”……放下菜,她從口袋掏出手機,挨個給居民發微信。1分鐘后,205住戶王宜平戴著口罩、手套走了下來。拎起菜,她不忘和于玉蓉道謝。“這時候大家宅在家里*好,就是太辛苦志愿者了。”
11:16,居民訂購的蔬菜分發下去,戴素麗又開始忙起水果訂單,“3棟、8棟、16棟、17棟,水果到了。”
揚州市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姜開圣透露,聯誼市場17日共接收訂單5000多份。截至18日上午11點,該市場又已接受19日訂單1萬多份。
當場處罰,價格違法行為無處可逃
8月18日上午9點40分,7名執法人員來到邗江區望月路步行街,對街道兩側正在營業的生鮮店鋪進行檢查。“不能光寫個數字在魚缸上,要標明是什么魚、價格多少。”走進**家水產品店,揚州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監督局局長賈萍就一眼發現了問題所在。
一路走來,市場監管執法人員點出了部分商品未明碼標價,標價不規范等多個問題。“洋山芋、大蔥、苦瓜、茄子、梨、葡萄……板子上都沒寫嗎?”在海霸水產生鮮超市,執法人員在價格板和商品間來回觀察、發現了多樣未明碼標價的商品,“每一樣都要寫清楚的。”賈萍提示道。
“我們標了。”店內忙碌的一家四口不甚在意地應付著。
“但是你們沒有標全,每一樣商品都要標注清楚。”賈萍強調,“你們馬上就改。”
老板沒有放下手上的刀,一邊切著肉一邊漫不經心地回話,“我們忙著呢。”
“我們理解你們的辛苦,但這是國家法律規定的,每一件商品都必須明碼標價!”賈萍再次強調,在依舊沒有人站出來改正后,決定對該店進行當場處罰。
由于海霸水產銷售的部分水果蔬菜存在未明碼標價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三條**款的規定,執法人員當場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當事人改正上述違法行為,處以200元罰款。
“處罰不是目的,是為了監督他們整改到位。如果不明碼標價,攤販們口頭報價容易‘坐地起價’。”賈萍告訴記者,事實上,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一直是遵循“柔性執法”的原則,但這家店執法人員已經來了三次,“8月16日來的時候,店內還沒有標價,前幾次都未曾罰款,要求他們改正,但到今天依舊存在很多商品未明碼標價。”
處罰一個,震懾一批。針對市場上可能存在的哄抬價格、囤積居奇、串通漲價、不明碼標價等價格違法行為,揚州堅持重拳出擊、果斷執法,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堅決遏制物價不合理上漲。目前,揚州市市場監管局已公布了九批價格違法典型案例,有力維護了市場秩序穩定。
自此輪疫情發生以來,揚州市場監管部門出動執法人員13203人次,檢查單位9082家次,重點檢查糧、油、肉、禽、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價格政策執行情況,印發價格自律提醒告誡函、加強價格自律公開信、規范價格行為保障物價平穩倡議書5204份,處理價格投訴舉報和咨詢673件,查處價格違法案件246件。
□ 本報記者 洪葉 李睿哲
楊頻萍 李源 顧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