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原標題:南澳海膽粽、蛇口咸肉粽 ...... 探尋深圳傳統“手工粽”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2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方舟)"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粽子作為端午節的象征之一,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各地因物產、風俗不同,制作粽子的食材和工藝也不盡相同。從鵬城遼闊的山海之間,到城市的街頭巷口,人們使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節日別樣的人間煙火,形成各具特色的"深圳味道"。端午將近,記者專程探尋深圳傳統的手工粽,給市民帶來端午的"深圳味道"。
南澳海膽粽:產自當地山海之間
陽光充足、海水清冽的大鵬半島不僅沙灘遠近聞名,還盛產著一種叫"海膽"的海鮮。煲湯、刺身、炒飯……海膽作為主角,頻頻出現在當地人的餐桌上。而隨著端午節和海膽采摘季尾聲的臨近,南澳迎來了海膽的"**演出"——海膽粽。
與我們常見的"三角粽"不同,"海膽粽"形狀呈長條形,是疍家飲食文化的代表。"海膽粽所用食材全部來自大鵬的山海——水草、海膽來自附近海域,芒葉、糯米則產自大鵬山。"南澳半天云村居民張長妹說。
一根咸水草、兩條鮮芒葉,加上剛捕撈的海膽和產自大鵬山的糯米,一只海膽粽便在張長妹手中迅速成形,再用柴火蒸煮四個小時,海膽粽便可以端上飯桌食用。張長妹向記者介紹,"當地人幾乎每人都會包海膽粽,我小時候就常常用沙粒代替糯米來練習包海膽粽。"
記者了解到,當地包"海膽粽"的傳統距今已有一兩百年歷史。據張長妹回憶,小時候太婆曾告訴她,早在太婆小時候,端午節家里就會包海膽粽。"對我來說海膽粽就是媽媽的味道。之前讀書的時候,早上媽媽會把海膽粽蒸好放進我的書包,讓我帶到學校里吃。"張長妹說。
2004年,張長妹制作了很多海膽粽贈送給親友,原本只是為了聯絡感情,卻沒想到大受歡迎,以至于很多人打電話回購。在食客的"倒逼"下,張長妹開始將海膽粽做成一門"生意"。2005年,張長妹**次將海膽粽從當地人的家中搬到了市場上。**年試水的效果讓張長妹大吃一驚,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竟然總共賣了2萬多條。在張長妹的帶動下,許多客棧和餐館陸續加入到售賣海膽粽的行列中。海膽粽逐漸走出南澳,成為外界了解南澳的一張名片。
蛇口咸肉粽:傳承20余年的街邊味道
除了山海之濱,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也有一家全手工制作的粽子店。在南山區漁村路一家名為嘉華小吃店的門口,人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排起長龍購買剛出鍋的粽子。店主葉師傅對記者說,他手工制作粽子已20余年,門店所賣的粽子皆是現場制作、現場蒸制,每次出鍋都供不應求,因此每個顧客只能"限購五個"。
早晨五點,葉師傅便到蛇口海鮮市場購買新鮮食材。回到店面后,便把糯米、餡料、粽葉擺在店面門口開始現場制作。記者觀察到,葉師傅包粽子的手法*其嫻熟,從取粽葉到捆粽子,整個過程只用了21秒。據葉師傅回憶,咸肉粽的配方來自岳母,一開始自己在路邊擺攤,后來顧客口口相傳,生意越做越好,從2004年起才有現在的店面。
"綁粽子的是我老公,在外面招呼客人的是我姑姑,弟弟負責收錢,爸爸和叔叔負責包粽子。"葉師傅的女兒葉女士向記者介紹店內"員工"的構成。葉女士目前負責記錄線上的訂單信息,據她介紹,每天門店和線上總共能賣出近兩千個粽子。
在排隊購買粽子的人群中,大多數是慕名而來的食客,其中不乏外國人的身影。來自英國的 David告訴記者,是深圳的朋友向自己推薦的這家店,因此決定來嘗一嘗。在排了近20分鐘后,David如愿買到了5個咸肉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