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白酒塑化劑風波”尚未走遠,年份酒疑云再起。30年陳釀,50年窖藏…… 這些五花八門的時間標簽貼在白酒上,使其搖身一變就成了價格不菲的“年份酒”
30年陳釀,50年窖藏……這些五花八門的時間標簽貼在白酒上,使其搖身一變就成了價格不菲的“年份酒”。年份酒儼然成為白酒行業的利潤發動機,年份越長的白酒,其價格也越高。
然而,年份酒的年份是怎樣劃定的?一瓶年份酒中到底含有多少原漿?看上去很美的酒齡背后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酒齡虛構 與年份無關
今年1月,繼央視曝光年份酒產銷亂象后,對年份酒的質疑再次來襲。白酒,往往強調年份,但年份從何而來?
中國酒檢中心主任鐘杰在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這個是沒標準的。實際上是市場行為,但是沒有標準依據。”
在國內白酒市場,標注“5年”、“10年”、“15年”乃至“30年”等字樣的年份酒相當常見。
據了解,*早提出酒齡酒(陳釀)概念的人是古井貢的王效金,但*早推出白酒“年份酒”制度的卻是茅臺,是在上世紀90年代,并于2004年先后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的年份酒。2005年,五糧液與酒鬼酒又分別推出10年、15年、30年、50年、60年的年份酒和6年、9年、15年年份酒。
此后,市場上銷售的年份酒數量日益增多。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抽樣調查,在我國,銷售額前100名的白酒企業中,近八成都推出了年份酒,年銷售額近百億元。
年份酒被冠以的“年份”,一般是特指窖藏時間。然而,很多酒廠建廠不過十幾年,卻已經生產了超過廠齡幾倍的年份酒。
2013年有統計顯示,江蘇省宿遷市洋河鎮御緣釀酒廠成立11年,已出20年陳釀;四川瀘州老酒酒業有限公司成立16年,已推出瀘州三十年珍品;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茅山酒業有限公司成立30年,已推出茅臺鎮百年純糧酒。
另外,聯系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來看,上世紀80年代,中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彼時政府實行統購統銷。到了90年代,白酒市場供不應求,更不會有大量基酒留存。
當然,不能完全排除有專門存放陳年白酒的情況,但不會是大規模的企業行為。但即便有陳年酒窖,也未必能保證酒窖一直未曾中斷過生產。另外,就算是近幾十年來一直未曾中斷生產白酒的四川、貴州等地老酒廠,其酒窖中保存的酒齡在30年以上的基酒數量也相當有限。
山東聊城酒廠的一位負責人孫先生在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陳年老窖*少,而且如果酒窖不是連續使用就會老化,菌達不到效果,無法釀制出陳年老酒的香味。
勾兌“年份酒”原漿含量*少
年份酒不僅年份說不清楚,其原漿含量也一直很神秘。在業內曾流傳一個經典段子:“有企業用牙簽蘸一點陳酒放在酒池里攪一下,一池老年陳酒便生產出來了。”
勾兌是白酒生產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工藝,通過勾兌可以平衡不同的酒體,勾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產品品質。所謂“年份酒”,正是通過勾兌的方式生產出來的。用香料或香精調成不同口味,和一些所謂的老酒進行勾兌,*后貼上不同年份標簽,就變成了陳釀。
孫先生告訴本報記者,年份酒不過是一種營銷手段,新酒勾兌上一點陳釀,然后在產品上加個10年、20年、30年的,價格就一路飆升了。“如今白酒行業競爭太激烈,也沒辦法。”
說到勾兌,自然就要提到“原漿酒”。原漿酒就是糧食通過曲發酵成酒,是完全不勾不兌的原始酒液。河南省酒業協會總工程師、專家組秘書長趙書民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年份只表明生產年代,和質量沒有太大聯系。不過,在同等原始質量的情況下,儲存時間越長可能相對在感官上會更好一些。”
孫先生也告訴本報記者, 80年、50年的原漿,特別是醬香型的很值錢。因為出酒率很低,100斤高粱也就出20多斤酒,并且發酵的時間很長,需要90天。酒廠根本就不會賣。“就是提一個味兒,就像炒菜放味精一樣,*多2%-5%(高度年份酒里的含量)。”
“年份酒”的塑化劑疑云
年份酒的問題不止于此,在 白酒塑化劑風波中,年份酒雖未受影響,但也并不是沒有一點蛛絲馬跡。
爆發于2012年的白酒塑化劑風波,波及了大部分酒企,其中不乏酒鬼酒、五糧液、茅臺、洋河股份等酒企。事后風波雖然平息,但白酒行業的整頓并未停止。
“塑化劑可能來源于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的塑料管道”這一推斷,使白酒行業展開全行業整改,白酒企業開始啟用不銹鋼管,以減少塑化劑污染。而在此之前,各大酒廠囤積的年份白酒的數量并不在少數。
孫先生告訴本報記者,山東省質監局在2012年塑化劑風波后即下發文件,要求白酒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全部使用不銹鋼的管道。酒廠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管道已經全部改為玻璃鋼材料。
當年“涉案”的酒鬼酒也迅速行動。其公關總監張毅告訴本報記者,酒鬼酒在2011年年底就已經完成了技術改造,將生產管道全部更換成了不銹鋼材質。之所以出現塑化劑超標,一個是因為自動包裝線上有一個小塑料管,另一個是塑料瓶塞,還有一個就是2011年包裝車間整修時,臨時使用過的一段長達10米的塑料輸酒管。
“塑改鋼”之后生產的新酒或已達標,但是,已經生產的用于勾兌“年份酒”的原漿酒呢?難道有塑化劑分離技術可以運用到“年份酒”中,將污染的酒變回好酒?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告訴本報記者,白酒中含有的塑化劑是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器皿、包裝品含有塑化劑成分,在長期的儲藏中,融入酒水中,塑化劑在白酒中不易分離。“目前還沒有聽說過有技術可以分離塑化劑,但即便是有這種技術,成本也會很高。”
鐘杰告訴本報記者,“活性炭可以降低白酒中的塑化劑含量,而活性炭是國家GB2760-2007《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規定可以使用的。”
2012年8月20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關于白酒產品塑化劑有關問題的說明》,說明中稱:“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份,*高2.32mg/kg,*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
然而,問題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塑改鋼”解決的是還未生產的新酒,那么,已經生產了的年份酒呢?“年份酒”看起來很美的背后,是曖昧不清的年份標簽和原酒含量的不對等,是標準不明確的漏洞重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秘密。
臺灣塑化劑風波
2011年4月,臺灣島內衛生部門例行抽驗食品時,在一款“凈元益生菌”粉末中發現,里面含有“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濃度高達600ppm。追查發現,DEHP來自臺灣昱伸香料公司所供應的起云劑,相關責任人承認,在起云劑中添加塑化劑已經長達30年,一直使用這樣的配方。
這一事件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被稱為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僅在臺灣地區,就有近200家廠商受牽連,其中不乏統一企業、白蘭氏、臺糖、臺鹽等知名廠商,且受污染食品接近500種。其中運動飲料、水果飲料、茶飲料、水果糖漿、兒童鈣片等食品都有涉及。
同年6月,衛生部緊急發布公告,公布第六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等共17種。公告指出,此類物質可能添加在乳化劑類食品添加劑、使用乳化劑的其他類食品添加劑或食品中,并列出了檢測方法。(《企業觀察報》記者 朱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