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2月27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來自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林草局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重點就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等問題進行了介紹。
??濫食和非法交易引發亂捕濫獵
??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及制品活動是誘發亂捕濫獵現象的*主要原因,近日有媒體連續報道四川、云南、湖南等地破獲多起獵殺野生動物案件,在當前疫情依然嚴峻情況下,此類案件為何時有發生?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副司長王維勝表示,*少數人抱有“野味”滋補、獵奇等不健康飲食觀念,以及不惜高價追逐“野味”等行為助長了對野生動物的不正常需求。有的盜獵團伙為謀取暴利,在鳥類遷飛季節網捕鳥類的不法收入可以達到幾十萬,甚至數十萬,使得不法分子鋌而走險。此外,很多自然保護區的基層執法力量嚴重不足,巡護人員人均看守面積達數十平方公里,在山高林深、地形復雜的區域難以實現全方位的嚴防死守。
??取締交易市場 不得提供“野味”
??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副司長王維勝表示,國家林草局在26日進行專門研究,部署一系列措施,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活動,取締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凈化網絡空間,全面整頓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經營利用從業機構,依法清理許可證件和文書,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為目的的獵捕、經營野生動物活動的申請,嚴格規范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活動的審批行為。
??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司長梁艾福表示,疫情發生后,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非法交易行為簡化執法程序,頂格處罰,從重從快從嚴打擊。要求食品經營者不得采購、經營、使用野生動物肉類及其制品,不得提供所謂的“野味”。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有的在農貿市場和大中型超市實施“駐場值守”,有的出臺了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的指導手冊或者工作指引。
??涉野生動物犯罪新發案件明顯減少
??野生動物從捕獵、出售、購買、運輸、利用存在一條黑色產業鏈,有人認為這與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普遍太輕有關。對此,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柳學軍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機關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現已立案偵辦涉野生動物刑事案件776起,查處行政案件152 0173 3840起,打擊處理2556人,收繳野生動物8.8萬頭(只),聯合有關部門清理檢查集貿市場、餐飲等場所29.3萬處。通過集中打擊,涉野生動物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在偵案件大多數是過去發生的,新發案件已明顯減少。
??柳學軍表示,根據現行《刑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公安機關主要是依法打擊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野生動物犯罪。目前,公安部正會同*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和司法部等部門,認真研究制定相關法律適用問題的指導意見,并將部署各地公安機關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切實加大對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
??“禁食”不會引發野生動物泛濫
??對于很多人關心的“禁食政策”出臺后,是否會出現我國局部地區野生動物泛濫,導致野生動物種群過度增長等問題,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副司長王維勝表示,根據科學研究,健康的、功能正常的自然生態系統,各種物種的種群會通過食物鏈的自然調節來實現平衡,不至于發生災難性的泛濫問題。但是如果生態功能受到人為影響或者失調,在局部地區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對這種情況,目前可以通過人工科學的輔助手段加以調節,以通過將有關野生動物轉移到其他區域進行保護來防止不當后果。
??利用“暗語”交易也會被監測和處理
??據了解,目前在一些電商平臺上依然有不法商家將野生動物名稱改成“暗語”進行交易,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司長梁艾福表示,線上或線下的野生動物交易監管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國主要電商平臺共篩查下架或屏蔽、刪除野生動物交易信息75萬多條,關停網店或者賬號1.7萬個。商家“暗語”也會進入監測以及電商平臺篩查的敏感詞或者關鍵詞庫,進行監測和處理。除了實物商品交易的電商平臺外,市場監管部門還督促網絡訂餐平臺刪除和屏蔽“野味”菜品的訂餐信息,指導地圖軟件服務商清理刪除“野味”餐館的推介和定位信息。
??發現非法交易野生動物 撥打12315舉報
??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全國12315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統一的投訴舉報服務,對野生動物交易問題線索優先處理、從嚴查處,在分流、受理、處理和反饋等各個環節全線提速。截至2月26日,全國12315平臺共核查涉及野生動物交易的舉報341件,立案27件,采取行政強制措施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