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5月18日晚,央視一號演播大廳舉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募捐晚會”總共籌資逾15億元。其中,中國飲料業巨子罐裝王老吉以一億元人民幣的國內單筆*高捐款,詮釋了這個時代*值得樹立的民族企業精神。
祖國內地單筆捐款首現一億元,如鳳凰涅磐般的高尚民族情結感動著今時今日的每一個中國人,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道德純凈之旅。
做為中國**飲料的王老吉的營銷策略也同樣值得學習:
涼茶史話
歷史和文化是產品潛在的*大賣點。
涼茶是廣東、廣西地區的一種由中草藥熬制、具有清熱祛濕等功效的“藥茶”。在眾多***涼茶中,又以王老吉*為**。王老吉涼茶發明于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52 0173 3840年,被公認為涼茶始祖,有“藥茶王”之稱。到了近代,王老吉涼茶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上世紀50年代初,王老吉藥號分成兩支:一支歸入國有企業,發展為今天的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藥業),主要生產王老吉牌沖劑產品(國藥準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帶到香港。在中國大陸,王老吉的品牌歸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國大陸以外有涼茶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上為王氏后人所注冊。加多寶是位于東莞的一家港資公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經王老吉藥業特許在大陸**生產、經營紅色罐裝王老吉(食健字號)。
2003年,來自廣東的紅色罐裝王老吉(以下簡稱紅色王老吉),突然成為央視廣告的座上常客,銷售一片紅火。但實際上,廣東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經營權之后,其紅色王老吉飲料的銷售業績連續六七年都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當中。直到2003年,紅色王老吉的銷量才突然激增,年銷售額增長近400%,從1億多元猛增至6億元,04年則一舉突破10億元!
究竟紅色王老吉是如何實現對銷售臨界點的突破?讓我們把鏡頭拉回2002年。
割據一方
紅色王老吉擁有涼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卻長著一副飲料化的面孔,讓消費者覺得“它好像是涼茶,又好像是飲料”——這種認知混亂,是阻礙消費者進一步接受的心理屏障。而解決方案是,明確告知它的定義、功能和價值。
在2002年以前,從表面看,紅色王老吉是一個活得很不錯的品牌,銷量穩定,盈利狀況良好,有比較固定的消費群。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加多寶的管理層發現,要把企業做大,要走向全國,他們就必須克服一連串的問題,甚至連原本的一些優勢,也成為困擾企業繼續成長的原因。
而這些所有困擾中,關鍵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當“涼茶”賣,還是當“飲料”賣
在廣東,傳統涼茶(如沖劑、自家煲制、涼茶鋪等)因下火功效顯著,消費者普遍當成“藥”服用,無需也不能經常飲用。而“王老吉”這個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品牌就是涼茶的代稱,可謂說起涼茶就想到王老吉,說起王老吉就想到涼茶。
因此,紅色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順利地讓廣東人接受它作為一種可以經常飲用的飲料,銷量大大受限。
另一方面,紅色王老吉口感偏甜,按中國“良藥苦口”的傳統觀念,廣東消費者自然感覺其“降火”藥力不足,當產生“祛火”需求時,不如到涼茶鋪,或自家煎煮。
而在加多寶的另一個主要銷售區域浙南,主要是溫州、臺州、麗水三地,消費者將“紅色王老吉”與康師傅茶、旺仔牛奶等飲料相提并論,沒有不適合長期飲用的禁忌。加之當地在外華人眾多,經他們的引導帶動,紅色王老吉很快成為當地*暢銷的產品。企業擔心,紅色王老吉可能會成為來去匆匆的時尚,如同當年在浙南紅*一時的椰樹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時髦產品替代,一夜之間在大街小巷消失得干干凈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