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6月以來,商品豬供給偏緊,價格持續回升,專家認為——
??豬價反彈難超前期高點
??本報記者 黃俊毅
??每年5月份、6月份,歷來是豬價季節性反彈的時間節點,價格存在一定季節性上漲空間,部分時間甚至可能出現較快上漲。綜合來看,豬價高點可能已過去,此后部分時間可能出現較快上漲,但超過前期高點可能性不大。
??進入6月份以后,全國豬價持續回升,引起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這一波回升能持續嗎?就此,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每年5月份、6月份,歷來是豬價季節性反彈的時間節點,當前商品豬供給仍偏緊,加之餐飲和復產復課,端午節部分屠宰企業備貨,鮮豬肉需求有所增加,豬肉價格和生豬價格出現季節性反彈,是正常現象。”7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對經濟日報記者說。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集貿市場生豬價格自今年2月份第3周的37.51元/公斤,跌至5月份第3周的28.49元/公斤,累計下跌24.0%,之后連續5周回升。6月第4周為33.35元/公斤,連續5周上漲,累計上漲4.86元/公斤,漲幅達17.1%。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從今年2月第3周的59.64元/公斤,連續14周下跌至5月第4周的45.98元/公斤,累計下跌23%,之后連續4周回升。6月第4周為49.89元/公斤,4周累計上漲3.91元/公斤,漲幅達8.5%。
??“此輪上漲產區生豬價格漲幅較高,主銷區漲幅相對較小。河北、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陜西等產區5周累計上漲超過6元/公斤,其中山東和河南漲幅約8元/公斤。主銷區廣東省生豬價格漲幅在3元/公斤左右。”朱增勇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前商品豬供給偏緊局面仍然較突出,而豬肉消費盡管已經明顯增加,但仍處于恢復過程中。
??近期豬價上漲的原因,朱增勇認為可從供給、需求兩方面去探尋。**,商品豬供應緊張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為6152 0173 3840萬頭,同比下降了33.9%。自3月份起,屠宰量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同比跌幅從3月份的36.9%收窄至5月份的27.7%,但依然顯著低于上年同期。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封閉管理形成大量壓欄超大豬,超大豬集中上市造成豬價一路下跌,直到5月中旬大豬才逐漸被市場消化。
??其次,豬肉需求在回升。數據顯示,前5個月全國餐飲收入由1月份至3月份月同比下跌44.3%,收窄至36.5%。其中,3月份全國餐飲收入同比下跌46.8%,5月份降幅減少至18.9%。國內疫情防控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轉后,各地的工廠企業學校都已經正常復工復課,帶動了對豬肉的集體消費需求出現明顯增長。端午節小長假人口流動反彈也刺激了豬肉消費。
??第三是凍豬肉進口和凍品市場消費受國內外疫情防控影響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5月我國豬肉進口量為37萬噸,環比減少5.13%。同時,多地開展凍庫市場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也導致凍品出庫受抑制。
??第四是南方強降雨天氣影響了生豬產品調運。一般情況下,東北地區在5月份以后隨著氣溫升高,往南跨區調運量將會逐漸下降。6月份進入主汛期以來,南方經歷了五輪強降雨過程,全國共有26個省份遭受洪澇災害,影響了跨省生豬及豬肉調運速度和調運量。
??“豬價存在一定季節性的上漲空間,部分時間甚至可能出現較快上漲,但整體而言,超越前期歷史高點可能性不大。”對于后市情況,朱增勇說,豬周期是指豬價的整體走勢,不代表生豬價格達到高峰后就會持續下跌,在波動下降大趨勢下,也會出現價格次高點和季節性漲跌。截至6月23日,政府儲備肉今年已投放22次,累計達41萬噸。后期儲備肉仍將會多頻次投放市場。此外,當前凍豬肉庫存量仍較充裕,8月和9月份是凍品出庫高峰,將有效抑制豬價上漲。綜合來看,豬價高點可能已過去,此后部分時間可能出現較快上漲,但超過前期高點可能性不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