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秋糧有望增產,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糧食增產、農業穩產,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中國國家統計局稱,10月份,中國秋糧收獲接近尾聲,從各地實打實收情況看,秋糧有望增產。在夏糧比上年增產59.3億斤、早稻增產14.5億斤的基礎上,全國糧食總產量預計將達1.3萬億斤以上。
今年以來,中國農業遭遇到了全球疫情、汛情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山西、河南等地洪澇災害給糧食、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的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國際糧價明顯攀升,國際小麥價格上漲了50%,在新冠肺炎疫情、貿易保護主義等影響下,國際糧食供應鏈受到沖擊,糧食進口的穩定性也面臨挑戰。
種種挑戰之下,中國農業保持了“定力”。據中國農業農村部調度顯示,今年中國秋糧播種面積呈擴大態勢,雖然局地受持續強降雨影響,災情偏重發生,但全國總體來看災情比往年相比要輕,秋糧有望再獲豐收。此外,在官方搶收搶播、跨區域調度等措施之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實現了穩產保供。
近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糧食儲備總量充足,政府儲備規模穩中有增,結構和布局不斷優化,企業商品庫存增加較多,小麥和稻谷商品庫存均同比增加50%以上,防范風險能力有效增強。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市場供應量。
隨著秋糧豐收成定局,中國糧食產量也將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端牢中國飯碗,筑牢農業基礎,中國經濟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韌性也隨之增強。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正面臨著新的局面,新冠肺炎疫情、復雜的國際形勢、*端自然災害等帶來諸多挑戰,在這種時候,農業穩定社會經濟的‘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李國祥表示,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牢牢把住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展望后期,專家分析指出,中國糧食和農業生產仍面臨諸多挑戰,國際糧食價格攀升、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穩定性的沖擊、今冬拉尼娜對農業生產的威脅、農資價格攀升、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等等,中國糧食生產供給仍處于“緊平衡”狀態,要始終緊繃糧食安全的“一根弦”。
本月初,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端牢中國飯碗”,要求穩定農業生產,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糧食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提升儲備和市場調控能力。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多部門也陸續對今冬明春農產品穩產保供進行部署。
秋冬種決定了明年糧食生產的開局。對于今年秋汛及拉尼娜事件的影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預計到12月份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今冬冷暖波動幅度較大,農業農村部將部署抓好秋播掃尾,確保小麥面積穩定,抓好冬前田管,防范好低溫凍害和病蟲草害,確保小麥安全越冬,及早謀劃明年早春的麥田管理,夯實明年夏糧豐收的基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