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從5、6月時就開始吃的蓮蓬,現在又漲價到了剛上市時。原來,夏天的蓮蓬還未完全下市,新鮮的秋蓮已來到了市民身邊,每斤*高賣到20元,身價堪比魚肉。
??武漢本地的蓮蓬顏值高、味道甜,且夏蓮和秋蓮的出產食用期長達半年多,卻為何難以形成產業化的農產品品牌提高附加值?
??秋蓮上市身價堪比魚肉
??昨天早上,記者在漢陽王家灣附近一農貿市場外看到,正在賣蓮蓬的攤位周邊幾乎“打了圍”,許多市民挑選著鮮嫩又飽滿的蓮蓬。
??“其實都不用挑,這是剛成熟的秋蓮,果粒飽滿,清甜得很。”一邊收錢一邊介紹,秋蓮剛剛上市,口感比晚期的夏蓮更好,就是價錢漲了一些。
??買了5斤蓮蓬的秦先生告訴記者,在武漢,基本上就沒有人不愛吃蓮子:“秋天的蓮米可以當水果吃,還可以煨湯,應季的產品可以多吃一點。”
??在這家菜市場內外,剝好后綠里帶黃蓮米每斤從15元到20元不等,用來煨湯的發黃帶黑老蓮米*低也要15元,而果粒稍小青色蓮米則*高賣到20元,均比8月底時每斤貴了3到5元。
??隨后,記者又在漢口宗關、西馬路,以及武昌的秦園路等地的集貿市場內外看到不少賣蓮子的攤位,均是夏蓮和秋蓮混賣,剝好的蓮米每斤*低15元*高22元,沒有剝的蓮蓬每斤10元到12元不等,價格堪比魚肉。
??秋蓮減產后期身價看漲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黃陂區六指街的太空蓮生產基地。種蓮大戶余克敏稱,7、8月時持續高溫干旱少雨,自家的40多畝夏季太空蓮減產:“去年每畝能夠產700多斤,今年每畝*多400斤,收益少了很多。”
??原來,武漢的夏蓮一般可以采收到9月底,但今年就提早收尾。為了減少損失,老余勤快地跑市場,發現武漢市場上已經有新鮮蓮蓬上市,且價格一直走高。“我也立馬組織社員提早采摘,把處在尾聲的夏蓮和新鮮的秋蓮一起賣。”老余說,現在每天早上都能送出一卡車的蓮蓬到漢口的四季美批發市場:“在市場里,一車蓮蓬不到一小時就被搶購一空,批發價連皮帶殼7元一斤,這個價錢很不錯。”
??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食品加工專業專家彭火炬告訴記者,今年夏季從7月底開始到8月,持續的高溫干旱使得武漢地區的蓮蓬產量下滑。目前市場上雖然有一部分蓮蓬上市,主要來自湖區、池塘,盡管水源充足,但水較深,水源環境不太不利于蓮蓬生長,產量較往年少了一些:“今年的秋蓮上市量會少一些,市民卻非常喜歡吃,預計后期還有漲價的空間。”
??高鮮食屬性制約品牌化
??蓮蓬顏值高、味道甜、市場需求量大,且夏蓮和秋蓮的出產食用期長達半年多,卻為何沒有成為農產品品牌?
??對此,彭火炬分析,一直以來,每逢夏秋新鮮蓮蓬遍布江城三鎮大街小巷的蓮蓬,與一般水果*大的不同,就是超高的鮮食屬性:“市民吃蓮子,特別講究蓮米的新鮮,幾乎難以儲存。”彭火炬說,新鮮蓮米儲藏時間非常短,即使放在冰箱里,*長只能一周時間,且鮮味已損失大半:“可能只過了幾天,蓮米殼會慢慢變黃變黑,沒人會吃這樣的蓮子,商家難以銷售。”
??更重要的是,將蓮米進行產業化加工打造品牌的成本非常高。彭火炬介紹,除了生產成本外,蓮蓬的采收和加工成本相較于其他果品更高。由于目前還沒有機械化采蓮技術,采收依然靠人力,采收后從蓮蓬到蓮米,又需要進行剝蓮。“由于新鮮蓮米皮較嫩,非常不易機械化操作,所以目前剝蓮也全靠手工,難以形成鮮食的產業化。”
??此外,本地太空蓮種植、生產的區域很廣,但卻比較分散,大規模集中種植的少,這就制約了產業化加工生產:“不論是主城區還是幾個新城區里,本地都有蓮蓬種植,面積很大,但比較分散。”彭火炬說,本地人已經習慣吃新鮮蓮,集中上市期的供應充足,在這種情況下,加工產品的市場前景很不明朗,需要不斷進行加工產品品牌化的探索:“如果能解決這幾個難題,漢產蓮蓬實現品牌化不會很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