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暑期已至,作為深受年輕人追捧的奶茶,迎來銷售旺季。近日,新華社記者通過隨機應聘,“臥底”網紅奶茶店“奈雪的茶”,發現其多家分店也存在蟑螂亂爬、水果腐爛、抹布不洗、標簽不實等問題。8月3日早間,奈雪的茶發布情況說明稱,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對涉事的兩家門店展開徹查、整改。
??事實上,這已你不是“奈雪的茶”**次出事,2019年6月,在“奈雪的茶”大本營,深圳市場監管部門突擊檢查網紅茶飲店奈雪的茶,發現該店存在食品衛生不合格問題。但奈雪的茶6月12日發布聲明稱,“**非常抱歉給消費者帶來困擾”,不過工作人員的操作屬于合規情況;2020年11月,其大渡河門店因生產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被上海普陀區市監局罰款5萬元;今年2月,北京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其原因為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今年5月,涉嫌采購不合標準食品原料“奈雪的茶”城陽萬象匯店被罰3萬元。此次“奈雪的茶”發布說明,仍然讓人感覺避重就輕,總是強調“品質一直被視為我們的生命線”,有強詞奪理之嫌。不拿食品安全當回事,不拿監管當回事,注定了“奈雪的茶”還會出事。
??那么,為何“奈雪的茶”有這種“你奈我何”的底氣?一是監管處罰成本不高,商家不覺得罰個幾萬元是大事,多賣幾天奶茶就賺回來了。二是重營銷輕安全。一杯奶茶動輒將近三十元,主要還是吸引愛嘗鮮、愛曬照片的人群前來“種草”,但是之后成為回頭客的卻是寥寥可數,因為網紅奶茶于消費者的主要意義不是“吃”而是“曬”。商家在這方面的過度用力割韭菜式營銷,其實是非常不劃算的。這也是為什么今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幾天之內跌幅達15.9%的原因。面對估值600億人民幣,總市值為285.4億港元,營收30億虧損,“奈雪的茶”或許要好好反思。
??事實上,近年來,網紅奶茶因為食品衛生安全出事的不少。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今年上半年對1點點、茶百道、7分甜、都可(coco)、熊姬等多個品牌奶茶店突擊檢查發現,食品標簽不明確、冰箱內食物不加蓋、操作區衛生不達標、物品與食品混放等現象普遍存在,引發社會關注。
??網紅奶茶從一出生就自帶網紅經濟的基因,主要精力用在追求營銷效果上,他們高估了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哲學,而忽視了過度營銷可能帶給企業的負面影響。市場再怎么變化,業態再怎么新,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則并不會因此改變,以美味為標配,以內容為王道的餐飲業的本質不會因此改變。
??近年來,新中式茶飲店在資本加持下進入了高速增長期,“短平快”的操作導致各家奶茶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一些網紅奶茶店不是在食品安全上下功夫,在獨特性和差異性做文章,反而是加大營銷力度,營銷的弦繃得越來越緊,總有崩斷的時候。
??質量與速度、擴張與員工培訓、產業的火爆與食品安全等矛盾已經成為中國餐飲行業的通病,也是嚴重制約整個中國餐飲行業進一步升級與創新的重要問題。要想跨過這道坎,必須盡快補上食品安全的短板。
??且不說線下的明廚亮灶應該是餐飲店的標配,就是在線上,消費者同樣有對外賣食品安全的知情權,這需要監管部門加大督促服務力度,加大違規的處罰力度。日前,《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經審議通過,其中新增規定:從事網絡餐飲的小餐飲店,應當逐步實現以視頻形式在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實時公開食品加工制作過程。同時,“浙江外賣在線”數字化平臺也已于7月上線,其中就包括了“陽光廚房”功能。這樣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鑒。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