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央廣網北京10月20日消息(記者 苗雁)今年*端天氣多發,北方地區降雨比較頻繁,針對這樣的*端天氣,今年的秋收和冬種有什么樣的影響?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市場平穩運行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此,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在20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進行了解答。
潘文博指出,秋季北方降雨偏多,特別是9月下旬以來兩輪強降雨,給北方的秋收帶來了不利影響。一方面,秋雨連綿造成秋收進度放緩,據農情調度,截至目前全國秋糧收獲75%,比常年慢了4個百分點,秋雨影響秋收主要在中西部的黃淮海和西北地區,對東北、華南、江南影響較小。黃淮海和西北地區的問題主要是土壤普遍過濕,常規機器下不了地,秋收進度慢,常年這個時候玉米基本已經收完了,今年收的只有八成多。
另一方面,秋雨連綿造成了秋收成本增加,一年到頭都在忙,收到手里才是糧。為了應對地濕的問題,把豐產的糧食收上來,有的農民需要把輪式收割機改成履帶式,有的要把稻麥收割機改成收玉米的,有些需要人工來搶收,這些都明顯增加了收獲成本。黃海地區反映,今年機收玉米,1畝地增加的成本大約是50-100元。
“我國秋糧收獲大頭已經落地,從各地實打實收和農情調度情況看,河南、山西、陜西因嚴重洪澇和干旱,秋糧確實是減產了。但其他主產區秋糧多數是增產的,特別是東北四省區增得比較多,全國有減有增,增得比減得多,算總賬,全國秋糧是增的?!迸宋牟┍硎荆衲贽r作物受災面積1億畝左右,近10年平均每年農作物受災3.6億畝,從受災面積和受災程度看,今年我們農業的災情應該是近10年*輕的一年。
9月份以來的持續降雨不僅影響秋收,更主要影響秋種,由于土壤普遍偏濕,騰茬整地困難,冬小麥播種受阻。截至10月19日,全國冬小麥播種進度26%,比常年慢了27個百分點,特別是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大部播種比常年晚了15天以上。今年晚播麥比例大,晚播麥冬前積溫就不足,將導致冬前分蘗減少、個體偏弱、群體偏小,不利于培育冬前壯苗。有的地方農田積水沒法排除,可能會錯過播期,無法下種。土壤過濕也會加重小麥條銹病、莖基腐病等病蟲草害發生。“但專家講,小麥生育期長、230天,回旋余地大,過去也有播期推遲的時候,只要冬前能播下去,開春后管理措施跟得上,奪取豐收還是有希望的?!迸宋牟┍硎?。
在自然災害多發、國際糧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我國糧食市場運行能保持基本平穩,關鍵還是供需基本面牢固。市場司唐珂司長指出,當前我國糧食供需和市場總體形勢,應該把握三大特點:
一是糧食生產形勢好。今年夏糧早稻已經豐收到手,玉米面積增加較多,除河南等部分地區受災較重以外,前期大部分主產區秋糧長勢良好,持續降雨沒有改善秋糧豐收的基本面,糧食產量將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保供穩價有堅實基礎。
二是儲備調控能力強。我國稻谷、小麥庫存持續保持較高水平,玉米及替代品進口增加,糧食儲備調控和應急供應有充分保障。
三是市場各方預期穩。加工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購銷總體有序,預期較為平穩。特別是廣大老百姓對國家糧食安全心里有底,也不會因為局部地區發生自然災害或新冠肺炎疫情而搶購囤貨。
唐珂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暢通物資下鄉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道;加強市場信息監測預警,及時發布價格和供求信息;組織加工銷售企業和冷鏈物流企業擴大鮮活農產品購銷,堅決打擊囤積居奇等擾亂市場行為;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抓好秋季蔬菜生產,切實保障“菜籃子”產品生產供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