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美國農業部近日發布轉基因食品標識*終版規定,要求從2020年1月1日起,含轉基因成分5%以上的食品以適當方式標注轉基因信息。這是美國在轉基因食品方面出臺的**個全國性強制標注規定,但相關各方對此褒貶不一。
??總原則:強制標注
??美國是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和消費**大國,轉基因棉花、大豆和玉米在美國的種植面積均占這些作物總種植面積的約九成。美國市場上70%至80%的加工食品含轉基因成分。但美國政府此前并不要求給轉基因食品貼上標識,理由是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
??2016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法》,指示美國農業部在兩年時間內制定轉基因食品標識方案,包括決定含多少轉基因成分構成轉基因食品以及相關執法程序等。同時,這項法案阻止美國各州自行頒布轉基因食品標識法案,這意味著美國佛蒙特等州此前自行出臺的相關標識法案無效。
??新規正式名稱為《國家生物工程食品信息披露標準》,它將轉基因食品稱為生物工程食品,這些食品中可檢測出特定遺傳物質,后者是經實驗室技術改造而無法利用傳統育種技術制造,或在自然界中發現不了的。
??新標準規定,轉基因食品的標注閾值是5%,轉基因成分含量不高于5%,就不必標注。轉基因成分含量高于5%的食品,就必須向消費者披露轉基因信息。標識有多種選擇,包括文字說明、寫著“生物工程”的圖標、電子或數字鏈接以及使用短信等,小型食品生產商或小型包裝也可選擇提供電話號碼或網址,供消費者查詢轉基因信息。
??新規將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實施,年收入低于250萬美元的小型食品企業可延后至2021年1月1日執行新規。強制性合規日期為2022年1月1日。
??支持者:更加透明
??有人認為,轉基因標識政策會讓消費者認為產品不安全或對環境有害。不過也有研究發現,明確標注轉基因信息不但不會“嚇跑”消費者,反而有助于減少他們對轉基因產品的顧慮。
??美農業部長桑尼·珀杜在一份聲明中說,新規“增加了美國食品系統的透明度,為受監管實體就何時、如何透露生物工程成分建立了指導方針”,確保了轉基因食品標識的一致性,“避免了可能讓消費者產生困惑的零碎州級標識體系”。
??新規頒布后,美國一些消費者權益組織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新規在消費者知情權和避免不必要的監管負擔及誤導性警告之間達成了“審慎的平衡”。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認為,總體上,這有助于給消費者提供有關轉基因食品的一致信息。
??一些美國食品生產銷售協會也表態支持。美國農會聯合會主席齊皮·杜瓦爾在一份聲明中說,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農民、食品生產者來說,新規都可謂“一項勝利”,在保護消費知情權的同時,也保護了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十分關鍵的技術創新。
??美國大豆協會在新規發布后發表聲明說,美國大豆種植者對美農業部“花費時間、以正確方式確立這項新規”感到欣慰。
??代表食品批零、供應商利益的美國食品銷售研究所說,他們將仔細研究這項規定,并與美國農業部及食品銷售商密切合作,確保新規得到認真執行。
??反對者:過于寬松
??同時,新規招致一些批評。一些反轉基因組織認為,新規細則不夠嚴格,對標識的內容與形式的要求寬松。
??有批評者稱,新規有太多的豁免。比如一些轉基因原材料如果經過了“高度加工”,*終產出的食品可由生產商自愿而非強制標注。這意味著,一些從轉基因作物提取的成分可能被排除在轉基因食品之外,包括從轉基因甜菜提取的糖、用轉基因玉米生產的玉米糖漿、轉基因菜籽生產的油等。
??美國致力于推廣有機農業的組織“食品安全中心”認為,5%這一閾值設得過高,這樣會有許多使用了轉基因原材料的食品免于標注。該組織負責人安德魯·金布雷爾說,美農業部背叛了公眾的信任,剝奪了他們對食品生產過程的知情權。
??還有一些組織從消費者權益的角度批評新規對消費者仍“不夠友好”。比如,標識文字沒有直接使用“轉基因食品”而用了“生物工程”,大多數消費者對這一說法并不熟悉。
??此外,有人指出標識方式過于寬泛,尤其是掃碼查詢的方式給生產商提供了隱藏轉基因信息的機會,因為許多低收入人群沒有智能手機。
??目前,主流科學界認為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比如,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2016年曾發布報告確認,轉基因食品對健康無不利影響。作者: 林小春 ? 劉石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