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曾經躋身過全國食用油品牌前五強的“盛洲”,因為近日的一則破產重整公告,再次成為廈門市民熱議的焦點。
眾所周知,“中盛糧油”集團、盛洲植物油誕生于廈門,是土生土長的“廈門品牌”,曾在全國食用油市場占據不小份額,可如今,它卻與凈負債14.3億元、亟待破產重組畫上了等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一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品牌陷入囹圄?現在的“盛洲”食用油怎么樣了?它的未來又在哪里?
紅火往日 曾躋身食用油五強
讓“盛洲”備受關注的,是本月上旬,一則向社會公開征集“中盛糧油”集團、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中重組方的公告。
公告顯示,根據工行廈門松柏支行申請,8月31日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分別受理廈門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和廈門中盛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今年9月,法院指定相關管理人負責中盛糧油集團和盛洲公司的破產重整工作。“不是萬不得已,曾經輝煌的糧油巨頭,怎么也不會走到破產重整的境地。”廈門中盛糧油集團的內部人員透露,中盛大約從2016年初逐漸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目前中盛和盛洲在廈門12家銀行凈負債的本金為14.3億元。
曾經是不少家庭的廚房必備,如今卻不得不破產重整,這樣的變化讓不少人感到唏噓和可惜。
公開資料顯示,中盛糧油集團成立于152 0173 3840年,主營“盛洲”中小包裝食用油,歷年來累計總投資達24億元,集團由創始人黃文傳以及他的兩個兒子黃金安和黃火榮百分之百控股。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則成立于2007年,由中盛集團全資控股。由于良好的經營,“盛洲”牌食用油曾占據廈門食用油市場的半壁江山。
招募公告指出,“盛洲”食用油是廈門市和福建省本土打造的惟一一個食用油全國性品牌。2016年3月,經北京中恒正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評估,“盛洲”商標品牌價值曾經高達41.6億元。
昨日導報記者獲悉,盡管身處破產重整漩渦之中,但位于同安的盛洲植物油公司,生產車間里各項生產情況保持正常;經銷商和商超的銷售,也與往常無二,處于穩定狀態。
敗因探尋 受限價重創?玩期貨虧了?
感嘆和惋惜之余,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個獲譽無數的品牌轟然坍塌,成為更多人關心的部分。
對此,廈門中盛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英祥認為,2007年至2011年間,食用油市場受到三次宏觀調控,“盛洲”食用油小包裝受到限價,導致中盛損失約9億元。
重整投資人招募公告也顯示:限價導致中盛價格成本倒掛,虧損2億元;中盛在2008年至2015年間承擔貸款利息約2.8億元,4年間另損失了可預期漲價利潤約4億元。
除了受宏觀限價的影響,陳英祥表示,由于各銀行收縮信貸,造成中盛流動資金緊張,*終難補虧空。“2015年銀行限貸對流動資金周轉資金的影響,導致我們正式走入了一個相對資金比較緊張的狀態。”
重整投資人招募公告中也表示,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間,多家銀行收縮了對中盛的授信額度,從*高額度26億元直降為17億元,降幅高達35%,中盛資金流受到重大影響。
但另有一些聲音質疑:宏觀政策對食用油行業都是一樣的,為何其他品牌沒有受困?如果企業本身沒有問題,銀行又怎么會無故縮減授信?甚至有人大膽猜測:中盛不會是栽在期貨市場上了吧?
事實上,熟知糧油行業的人都知道,在這個行業,為了應對菜籽油等的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很多企業會選擇用期貨工具避險和對沖,并在適當時機賣出套保,比如2016年,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就利用期市保值經營,實現穩定盈利;網絡上,針對糧油行業的期貨服務更是應接不暇,中盛如果涉足期貨,也不是不可能。
不僅如此,有細心讀者發現,網絡上,一家同名“中盛糧油”的企業,曾經因為依賴期貨交易,于2年多前,同時在期貨和現貨市場都出現虧損,僅拋空豆油期貨一個動作,就虧損2億元左右。
難道廈門中盛真的是在期貨市場栽了跟頭?對此,陳英祥回應:廈門中盛糧油從沒有參與過期貨操作,沒有民間借貸糾紛,也未曾在期貨市場遭遇巨虧,網絡上那家中盛是天津的公司,且在香港主板上市,與廈門中盛完全沒有關系。
誰來接盤?眾多機構看好象嶼
不論出于怎樣的原因,這個曾經的廈門明星企業,真真實實地要破產重整了,未來誰接手?“盛洲”這個品牌還在不在?中盛集團的前路又在哪里?
對此,陳英祥透露,目前,盛洲食用油的生產線生產都是正常有序的,兩年前,中盛曾與象嶼集團合作了一個合資公司,是由象嶼集團控股的象嶼盛洲糧油,現在采購銷售都由合資公司負責,中盛盛洲負責加工生產,運作穩定健康。
在中盛集團從業多年的陳英祥,對中盛充滿感情,在他眼里,中盛集團在本土成長25年,一直以“為國人制好油”為使命,集團目前所處的情境,并非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目前“盛洲”品牌在市場上依然有一定影響力和不小的市場份額,希望能夠盡快重整獲得新生。
導報記者注意到,根據破產重整的流程,意向重整投資人需要在2019年1月23日下午5點前向管理人提交重整競價文件,全部重整競價文件暫定于2019年1月24日上午9點開封。
“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個重組方,引進強有力的企業主體,或者投資方幫助我們一起走出困境。”陳英祥說,如果能有實力企業或優質資金介入,品牌的優勢加上資金的實力,中盛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盛集團和盛洲公司擁有完備的生產經營條件,也塑造了有一定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盛洲”食用油品牌,市場銷售渠道穩定,如果引進強有力的重組方,完全有可能重塑輝煌。
不過,截至導報記者發稿,除了象嶼被眾多機構和資本市場看好外,還沒有其他企業或資金介入中盛重整的消息,中盛的未來還是一個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