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春運中,不少人選擇自熱速食、自熱小火鍋等作為旅途用餐選擇,這種不用電、不用火,一杯涼水即可制作出一鍋熱氣騰騰食物的自熱食品,在2017年大放異彩。進入到2018年,自熱火鍋等自熱食品依然深受消費者喜愛,其出色的便利性持續吸引眼球,“懶人經濟”在自熱食品行業中體現得****。
盡管發展勢頭迅猛,但自熱食品的安全問題卻不容小視。之前不乏消費者制作速熱食品出現安全問題的新聞,因此購買時需注意選購帶有PP5標志的自熱食品,因為合格的塑料外盒是安全的重要保證,同時需要注意產品的操作規范。
加熱食品的關鍵是發熱包
自熱食品的主要原理是在耐高溫塑料飯盒中加入可以發熱的發熱包,與水反應后發出熱氣加熱食物。追根溯源,自熱食品由軍事自熱口糧演變而來。自熱食品的真正投產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主要用于部隊野戰口糧。之后很長一段時間,自熱食品都主要用于軍隊。
現在常見的自熱食品包括自熱火鍋、自熱米飯、自熱方便面等。以自熱火鍋為例,自熱火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食材部分,有葷有素有主食,大都是真空包裝的熟食或半成品熟食。除常見的肉類外,川粉、藕片、土豆、竹筍等素菜也是食材的主力軍。下層是發熱層,包含一個發熱包。
2017年市場爆發后熱度不減
資料顯示,方便火鍋*早開發成功是在2015年,經歷前期推廣與渠道開發后,在2017年迎來發展黃金期,海底撈、小龍坎、德莊、衛龍、統一等品牌均推出了自熱火鍋產品。
新京報記者查詢天貓平臺發現,銷售自熱火鍋的店鋪超過300家。2019年2月2日,新京報記者發現,目前天貓平臺銷量*高的一款自熱產品為“莫小仙自熱火鍋”,月銷量25萬+,緊隨其后的是“麻辣多拿重慶自熱火鍋”,月銷量也達到10萬+。而天貓海底撈調味料旗艦店中的海底撈自熱小火鍋,月銷量也達到1萬+。
自熱火鍋在2017年大放異彩,持續升溫,進入2018年,依然深受消費者喜愛。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雙十一”當天,天貓就賣出了453萬份的自熱火鍋,同比增長2.7倍,而2018年的“雙十二”,多家餐飲火鍋企業的自熱食品銷量猛增,遠遠高于其他產品。
比如重慶德莊集團包括“青一色”在內的18款自熱火鍋,“雙十二”全網累計銷售總量達到32.8萬盒,同比增長18%左右。而秦媽火鍋“雙十二”的銷售業績同樣不俗,據統計,僅天貓“雙十二”**的銷售量就比上年增長一倍多。
天貓方便速食類目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天貓大數據的趨勢分析,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普通方便面的銷量減少,這部分的市場需要一個全新品類來填補,自熱火鍋就是很好的迭代品。
上述負責人表示,2018年初,除了自熱小火鍋之外,自熱米飯、自熱煲仔飯等自熱系列在天貓出爐。更多傳統**企業比如小肥羊、統一、三全等加入市場。天貓平臺2017年銷售自熱小火鍋的商家有152 0173 3840家,2018年已增至430家,增長2.2倍。專家預計,自熱火鍋行業未來5-7年可達到50億-150億元數量級的市場空間。
食用時小心操作防燙傷
在自熱食品持續升溫的同時,因自熱食品操作不當或其產品質量不過關而導致的安全事件頻發。
有報道稱,2017年初,一名消費者在家吃自熱火鍋時,放在1厘米厚的玻璃桌上加熱,結果桌面碎裂,差點受傷。2017年12月,上海一名消費者加熱時,倒完水擔心不夠熱,在盒蓋上又加了蓋子,導致爆炸,濺出的湯汁致使其右眼受傷。
對此,央視和消防隊員進行試驗,也證實了自熱火鍋加熱方式存在隱患。加熱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容易引起燙傷。若加熱包破損或者膨脹變形,可能會噴出高溫液體,造成安全隱患。而一旦加熱孔堵塞,甚至有可能出現小型爆炸。
因此在操作自熱食品尤其是自熱火鍋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選購自熱火鍋時,應選擇標簽上帶有“PP5”標志的產品,因為PP5材質的塑料耐高溫,在自熱食品的高溫和蒸汽中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2.發熱包只加冷水,熱水會讓水劇烈沸騰,危險性高。盡量不要放置在玻璃桌上,尤其是冬天。即便放在餐桌上,也需加隔熱墊。
3.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檢查出氣孔是否堵塞,保持出氣孔的通暢,如果熱氣無法傳到包裝外,容易發生爆炸。
4.加熱包使用完后,不要隨意丟棄,其中的成分容易污染水源,小孩接觸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挑選堅果“三字訣”》
下一篇《菠菜為何需要焯一下》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