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期,豬肉價格出現回溫。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豬肉價格由降轉升,較上月上漲12.2%。雖然同比下降32.7%,仍然處在同期歷史低位,但降幅比上月收窄11.3個百分點,對CPI的負向拉動減弱。
今年以來持續低迷的豬肉價格為何出現回升?國家統計局城市司**統計師董莉娟將其歸納為季節性消費需求增長及短期肥豬供給偏緊兩項原因。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也有此觀點。他認為,這輪反彈是多種因素影響下,豬價“超跌”過后市場的一次修正,并非真正的拐點。元旦、春節前商品豬的供給非常充裕,預計節前豬肉價格會低于當前價格。
臘肉制作旺季疊加供應偏緊,生豬價格連續8周反彈
根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對全國500個集貿市場的監測結果,生豬價格從10月第二周開始連續8周反彈,已經從10月**周的11.5元/公斤反彈到12月**周的18.3元/公斤。相應地,豬肉價格也從10月第二周的21.03元/公斤反彈到12月**周的28.91元/公斤。
“從10月中下旬開始,我國由北向南陸續開始制作臘肉。”朱增勇表示,由于各地開始制作臘肉時間不一,南方到11月份才進入高峰期,為這一階段的豬肉消費提供了較好較穩定的支撐,帶動價格上漲。
同時,人們制作臘肉更喜歡用大豬、肥豬,但由于今年8、9月份豬價連續下跌,養殖戶和企業在10月份之前就將大豬恐慌性出欄,導致到了10月份臘肉制作旺季,大豬反而供應偏緊,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大豬的價格,進而帶動標豬價格也出現上漲。
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團隊還給出另外一點原因,今年5月,仔豬出生數量創年內低點,而仔豬養成為肥豬出欄大約需要六個月,因此11月正是生豬供給偏緊的時間段。這也解釋了前述“短期肥豬供給偏緊”的原因。
“除了這些短期因素,這次價格反彈其實與6月底、7月初的那次上漲還有著比較類似的原因。”朱增勇表示,今年10月上旬生豬價格一度跌到11.5元/公斤,已經屬于“超跌”,刺激了市場需求,“超跌”過后市場一般都會出現一波需求反彈,帶來一次超預期的上漲。
同時,兩次豬肉價格上漲背后分別對應著今年的**輪和第二輪凍豬肉收儲,兩輪收儲都對豬價產生了提振作用。“只不過,這次是持續反彈,反彈的空間和力度要比6月底、7月初高一些。”朱增勇表示。
連續反彈并非拐點到來,豬價仍在下跌過程中
持續反彈是否意味著豬肉價格已經出現拐點?通常,判斷拐點**要看核心指標的變動,對豬肉價格來說,就是能繁母豬的存欄,如果能繁母豬的存欄出現同比明顯下降或低于常態下的水平,才可以說拐點即將到來。
“目前,能繁母豬的存欄依然高于常態下的水平。”朱增勇認為,這次反彈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豬價“超跌”過后的一次市場修正,超預期的下跌和超預期的上漲,實際上是回到了原來的趨勢軌道上,屬于下跌過程中的一次階段性反彈。
只是由于其他一些季節性因素的出現,反彈的幅度超過了市場預期,但并不意味著豬價的拐點已經到來。供給的本質沒有改變,仍然是比較充裕的狀態。
漲價或于元旦前結束,雙節期間量足價穩
元旦、春節臨近,這輪漲價會持續到那時嗎?節前市場供給還充裕嗎?從目前的趨勢判斷,朱增勇認為,元旦以及春節前,商品豬的供給還是非常充裕的,預計節前豬肉價格或會低于當前價格水平。
朱增勇分析,節前需求高峰一般是12月份和1月份,由于10月下旬開始的這輪價格反彈,一些企業和養殖戶會選擇壓欄,這部分生豬將集中在節前出欄,屆時勢必會帶來豬肉價格下跌。不過,由于節前消費需求旺盛,因此回落空間不會太大。
也就是說,這輪漲價可能在元旦前就會結束。“現在已經連續8周上漲,*新一周豬肉價格已經接近28.8元/公斤,這個價格對于養殖戶來說是比較合適的,但對消費者來說已經有一定影響了。”朱增勇認為,一般情況下,豬肉價格如果低于25元/公斤,那么消費是有增加的空間的;如果已經超過25元,那么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