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手拿托盤為你送餐的機器人,刷臉購物的智能貨柜,一秒鐘讓你登上報紙頭版頭條的AR體感照相機……科技對人類生活改變巨大。由深圳市食品行業協會主辦,深圳商報&讀創協辦的“新零售·新食代”2018深圳食品新零售高峰論壇,12月27日在深圳舉行,這是新零售時代背景下深圳首次舉辦的食品領域銷售模式探討的大型主題論壇活動。
在新零售的背景下,深圳市食品行業協會會長李強、京東商城消費品事業部華南區域采銷部總監彭亮、深圳云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劉宜云、廣州造就科技有限公司EasyGo副總裁邱小喬、阿里巴巴零售通南大區商品中心總經理彭禮建等行業大咖齊聚論壇現場,共同探討食品產業在新零售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用戶體驗提升,消費場景改變
移動支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變革,一步步推進著“新消費、新零售、新生態”的形成,并逐漸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消費的新模式。
如今,超級物種、盒馬鮮生、京東到家、機器人餐廳、無人便利超市等已和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不用排隊付款,掃碼刷臉即可實現支付;生鮮食品下單后1小時內即可送貨上門;拋棄實體會員卡貴賓卡,電子會員和卡包體系不僅令消費者享受到超級VIP的服務,還能在購物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實惠。
2016年10月,馬云在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取而代之的是發展新零售。”
新零售概念的出現,基于科技迭代與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它改變了人們的消費場景,提升了終端用戶的體驗,同時也提高了市場運營效率,并將持續引發包括食品在內所有零售商品行業的變革。
深圳是國內科技互聯網產業*發達的城市之一,為食品行業在新零售模式下的創變、破局、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保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深圳擁有生產、銷售、餐飲等各類食品經營主體超過49000家,涵蓋了從生產到銷售、服務的各個領域。然而,面對包括新零售在內眾多新的營銷模式的出現,深圳食品行業也將面臨著轉型、變革、突破的重大抉擇。
科技迭代推動食品行業變革
新零售模式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有多大?以餐飲業為例,2018年餐飲外賣大數據顯示,外賣店鋪數量增長*高的城市為深圳,環比新增3951家店鋪,深圳城市外賣店鋪總數位居全國第二,外賣平臺總單量位居全國第四。餐飲業本不受資本青睞,但互聯網外賣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再看生鮮,近一年來,生鮮市場在玩轉過B2C、C2C、O2O等電商模式后,借著“新零售”“無界零售”的花活兒,又回到了線下,甚至把廚房和餐桌搬進了超市,曾經的線上流量之爭再次演變成門店的擴張之爭。有關數據顯示,線上+線下、電商+門店的生鮮市場新零售模式正逐漸進入增長穩定期,到2020年后將進入行業成熟階段。
在科學技術迭代,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所有行業均在尋求變革,傳統食品行業也亟需借助新科技、新手段、逆向牽引生產力,重塑高效流通鏈,重新站立在新的契機點上,為企業、為行業、為消費者創造新的價值。
新零售時代,食品未來怎么賣
曾幾何時,連鎖商超幾乎壟斷著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需求供給。隨后的十多年里,電商出現了,移動支付出現了,無人超市也出現了。
在深圳,據說早在2016年便有超市實現智慧收銀,自助購物。
2017年6月,EasyGo在廣州開設了全國**以微信支付與RFID為技術基礎的無人值守智能便利店,消費者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購物。12月,EasyGo進入深圳市場,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開設超過100家智能便利店。
如今,包括食品在內的許多商品消費,已簡單到只需要帶部手機帶張臉。
今年初,阿里巴巴集團天貓大快消總裁胡偉雄在談到對未來新零售的理解時曾表示:每20-50年就會有一種新型的業態出現。進入移動時代后,這個周期被縮短到10年。在2020年,會有新的零售業態出來,一個原因是消費者喜新厭舊,另一個原因則是關鍵技術的迭代。
2018年,被業界稱為新零售發展元年。在近一年時間里,除了新零售,市場上還出現了所謂的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等新的營銷概念和模式,幾乎每**都在上演著新的變革。
在新零售的時代背景下,傳統食品企業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具備哪些創變思維?食品銷售市場又將迎來怎樣的突破性發展?未來將如何布局?在深圳食品新零售高峰論壇上,大咖們將一一分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