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福建漳州云霄縣東廈鎮長洋村下派村官陳方偉發明了紫菜收割機,使工作效率比人工提高了30多倍,還能清除網架上的雜質。這項發明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 ?昨日,筆者在長洋村見到了正在給村民傳授收割機技巧的陳方偉。2010年,陳方偉從市財政局來到長洋村掛職,擔任村**書記。他對筆者說,長洋村有30多年的紫菜養殖歷史,養殖面積1000余畝。村民向來采用人工采摘的方法,即在退潮時,駕著漁船,手工操作,人工拔收。但這種采收方法勞動力需求大,效率低,4個人連續采收4小時只采到100斤的濕紫菜,而且沿岸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退潮時泥沙沉積于紫菜,造成清洗紫菜困難。
“紫菜用機械化收割該有多好啊!既可以把人從艱苦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一舉兩得。”到長洋村掛職不久,陳方偉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一次外出調研時,陳方偉看到水稻收割機,忽然靈感一現,何不將水稻收割機的原理運用于紫菜采收呢?陳方偉將自己的想法與村里的紫菜養殖戶進行了溝通交流。于是陳方偉便與謝振福等3位村民,用舊船、柴油機、自制收割裝置開始搗鼓起來。
2011年6月,**臺紫菜收割機“橫空出世”。但是,在試用時卻遇到了收割過程中紫菜會卡住、遺漏等問題,于是陳方偉便通過調整支架、在船上加罩、添加調節裝置等方法一一進行調整。經過半年的反復試驗,2011年12月,改良后的紫菜收割機“順產”了,在收割過程中不僅順暢、可以自由調節紫菜收割高度,還可以通過改變離合大小,實現獨立控制和調節收割滾刀的轉動速度。
紫菜收割機由動力機械、收割機、收割機支架、收集箱等4部分組成。收割機安在船頭,后面安裝柴油機作為動力,只要水位適宜船行駛,就可操作,原有的洗菜困難問題不復存在。操作時,1人掌舵,另外2人站在兩側負責撈起紫菜網。隨著船體前進,紫菜網順著船頭的鋼管慢慢被架到船上,在收割機的轉動下,被切割下來的紫菜便落入收集箱中。
“紫菜收割機每小時可收割紫菜500公斤,一臺收割機配套3個人頂過100個人的手工收割功效,效率比人工提高30多倍。”陳方偉在多次試驗中得出了這樣的數據。
擁有紫菜面積120畝的謝振福是**個“吃螃蟹”的人。從2012年開始,他便開始采用紫菜收割機進行收割。“用手工采收,成本每斤要5元,采用紫菜收割機,成本每斤2元就夠了。去年我養殖紫菜凈收入12萬元,是2011年的2倍。” **個嘗到甜頭的謝振福笑得合不攏嘴。
有人建議陳方偉可以成批制造紫菜收割機,再賣給村民。陳方偉笑著拒絕了,而是借著這個機會,無償向大家傳授制作方法。在他的教授下,很多村民也會自己制作使用了。“我發明的初衷就是為了村民,怎么能掙村民的錢呢?只要能幫到他們,我就很高興了。”陳方偉告訴筆者,他希望這個發明能夠讓更多的人受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