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轉基因農產品是否安全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我國*近大量進口了一批轉基因玉米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家發改委對此作出解釋說,目前進口玉米僅用在飼料上,事先確定加工企業,且為全封閉運行,對國內農業生產和食品安全不會造成危害。
轉基因農產品是否安全,它進行商業化種植并作為食品占據市場份額是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又應當怎樣看待轉基因技術的發展?
轉基因農產品的爭議焦點
所謂轉基因生物技術就是通過不同生物之間基因的重新組合,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生物,或者通過不同生物之間基因的重新組合,改造原有生物的自然特性,使其成為一種半人造生物。
對轉基因農產品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它是否安全。轉基因作物正好是在人們普遍擔心食品安全的時期迅速發展的,并始終伴隨著人們的質疑。152 0173 3840年,英國學者發現,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會使內臟和免疫系統受損;1999年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表示,一種轉基因玉米可產生殺死害蟲的花粉,而身為益蟲的一種美洲大蝴蝶食用這種花粉后有44%死亡;2000年,法國專家研究發現,轉基因油菜可與野生蘿卜自然雜交,這對周圍環境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盡管類似質疑均證據不足,但足以破壞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胃口。
歐盟內部的爭吵一直是*激烈的,也*具代表性。比如法國、奧地利、葡萄牙等國堅決反對轉基因農產品;西班牙、比利時、德國等保持中立;而意大利、英國、荷蘭等國堅決支持。歐洲科學家與民眾的看法也存在嚴重分歧。大部分專家認為,只要準確評估,轉基因食品不僅不會危及人類,還可能因為其生長過程中不用殺蟲劑而有利于人體健康。然而經歷了多次食品安全危機的歐洲民眾態度十分謹慎。自英國發現瘋牛病以來,歐洲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更加謹慎。有調查顯示,70%的歐洲人不想吃轉基因食品。
至于轉基因作物是否危害生態環境,目前尚缺乏有效證據。
一些轉基因作物已得到認可
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今年5月刊登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吳孔明科研團隊的論文。作為轉基因產品環境安全評估方面的**專家,吳孔明認為,轉基因農作物關鍵在于轉的是什么樣的基因。目前我國批準商業化的主要是抗除草劑、抗蟲以及抗病毒的作物。它們的食品安全性都得到了嚴格的評估,應該說都是有保障的。
2009年底,我國農業部為包括BT水稻在內的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吳孔明說,農業部批準的轉基因水稻,實際上與轉基因棉花轉的是同樣的一個BT基因,這種毒蛋白由蘇云金桿菌(拉丁學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制造。這個基因在棉花上已經使用了10多年。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在年初全國“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認為,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對轉基因技術不能“一棒子打死”,生物技術是解決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出路。
但是,吳孔明同時認為,種植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以棉花為例,中國大規模種植轉基因棉花以來,在一種叫棉鈴蟲害蟲的控制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但同時也引發了另一種叫盲蝽蟓害蟲的爆發。
事實上,世界上參與轉基因作物研究和生產的國家根據各自的國情,對每一種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都進行了嚴格的評估。雖然一些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為代表的作物的安全性都得到認可,但總體的評估結果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分歧,各國政策取向也大為不同。
在美國市場上包括嬰兒食品在內的轉基因食品目前已達數千種,有兩億人食用,10多年來很少有涉及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負面報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