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將在食品和消費品生產企業中**實行“產品質量狀況主動報告制度”。
剛過完年,就看到國家質檢總局表態,給人下決心解決食品及其產品質量問題的感覺。可仔細品味,絲毫沒有欣慰感,甚至不得不憂心忡忡。
一來問題食品、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或多或少危害了公眾的健康,尤其是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可在如此血淋淋的教訓面前,“前車之鑒”就是難以成為“后車之師”,越發需要重拳出擊;二來商業道德滑坡現象“有增無減”,企業本就缺乏道德血液,讓企業自律純粹不靠譜,把如此重任寄托在企業身上,無疑是在玩危險游戲,想當然難以讓公眾放心,更無法確保餐桌安全,還有什么欣慰可言,恐怕不想擔心都難。
這倒并非杞人憂天,而是經驗早就告訴公眾:**不能相信企業。沒錯,迄今為止,發生了不少或輕或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基本上沒有一起是企業主動報告的。這在“毒奶粉”、“毒豆芽”、“毒膠囊”、“皮革奶”、“牛肉膏”、“瘦肉精”、“地溝油”、“增白劑”、“染色饅頭”等比比皆是的問題食品沒有一起是企業主動報告中可見一斑。
重要的是,有些問題食品本身就是故意而為造成的,怎么可能主動報告。明知不靠譜,還逆流而行,不能不說“很傻很天真”。說一千道一萬,讓企業主動報告食品質量千真萬確是一種鴕鳥思維。
出臺政策是項再嚴肅不過的工作,一來需要科學決策,二來需要民主決策,甚至可以說,兩者缺一不可。換言之,本就不該拋棄鴕鳥思維,尤其是食品安全監管這樣的重任上更應該如此。
可縱觀“產品質量狀況主動報告制度”,一看就不是科學決策的“成果”,也缺乏公眾參與,說白了,反正就是將鴕鳥思維發揮得****。究其根源,明顯是“一言堂”,或者說“口袋里賣貓”式決策下的蛋。
食品安全,一邊連著監管部門作為與否,一邊連著老百姓的餐桌安全,甚至是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與否。有這樣的舉措,何談作為?依我看,問題食品之所以屢打不絕,是跟監管隔靴搔癢、劍走偏鋒密不可分的,也說明要讓食品安全起來,必須從改變當下的監管思維做起。要不然,食品安全越發任重道遠,老百姓也越發悲哀。
作者:李萬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