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在各方質疑聲中,繼2009年對兩種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許可證后,今年有關部門又批準3種轉基因大豆進口。對此,有識之士多有不解。
**,轉基因工程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我們開展研究、試驗,以充分認識其內在規律,使其為人類服務是必要的。但是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謬誤。由于轉基因打破千萬年來形成的物種縱向遺傳,強行實行基因跨物種橫向轉移,這里既可能蘊含新的機遇,也很可能潛藏巨大風險。在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遠未得到確認的情況下,我國盲目引進和推廣,這究竟為什么?
第二,近年來,有許多科學家經過實驗,證實轉基因食品與腫瘤、不孕不育等數十種疾病的高度相關性。對這些已經揭示的災難性后果和科學家們的一再警告,我們是否進行過嚴肅的分析、客觀的評估以及科學的論證?我們匆忙引進的科學依據何在?
第三,“十二五”期間,我國有關部門對轉基因品種的研發撥款高達創紀錄的300億元,是同期常規育種經費的152 0173 3840倍。在利益驅動下,全國農業科研部門對轉基因項目趨之若鶩。中國畢竟是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農業大國,保護和發展中國生態農業是實現民族繁榮富強的題中應有之義。為什么有關部門如此厚此薄彼?
第四,對外進行高新科技封鎖,特別是對中國進行高新科技封鎖是美國的長期策略。唯獨轉基因技術例外。孟山都和杜邦這樣的利益集團異乎尋常地慷慨,大力向中國傾銷轉基因農產品(7.09, 0.04, 0.57%)。美國這種反常的態度里面究竟有什么蹊蹺?究竟是餡餅,還是陷阱?
第五,我國的主管部門理應是人民可信賴的安全衛士,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卻為轉基因食品大開方便之門。轉基因水稻多年來散布至華東華中各地,外國轉基因玉米冒充雜交品種在中國大規模擴散,至今未見任何人出來制止。他們到底是誰家衛士? 第六,有資料顯示,中國轉基因的積*推動者大都有美國資金和機構培養的背景,不少基因專家在銷售轉基因種子的公司有兼職。這里是否存在一條隱形的利益鏈?究竟誰代表了誰的利益?這是否是轉基因在中國泛濫的部分內在動因?
第七,西方轉基因大國一方面堅守絕不對自己主糧搞轉基因的底線,另一方面卻把拿下中國主糧轉基因作為他們的*終戰略目標。在大豆、大米、玉米等主糧上,他們短短幾年便已得手。民以食為天。中國怎么能把13億人吃飯這樣的天大問題任交別人控制?一旦形成壟斷,如果西方無限抬高糧價,我們還吃得起嗎?一旦天下有變,西方切斷我們的糧食供應,13億人喝西北風嗎?中國糧食安全底線在哪里?
第八,新中國成立以來,事實已經證明任何敵人都不可能用武力征服我們。然而,那種殺人不見血的生物武器則有可能使我們喪失警惕。轉基因作物恰恰可能成為這種武器,且帶來的后果將遠超鴉片戰爭。我們絕不能過于天真。中國是否應該立即制訂自己的生物國防計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