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會有明顯標識。 廣州日報記者邱偉榮攝
專家表示營養與搭配息息相關農藥沒超國標就是安全的
近年在廣州市場上,標稱“無農藥、無化肥、無轉基因”等“三無”農產品在高端超市漸受歡迎,價格也高出不少。然而,街坊買菜時應該如何看待這些產品的標注呢?為此,記者展開調查,并走訪了相關專家。
無公害、非轉基因農產品價格高
3月7日下午,記者在天河城吉之島店看見,有機蔬菜專柜、無公害蔬菜等占了生鮮蔬菜區的一大半面積,蔬菜產地有山東、云南、廣州本地等。以某知名農產品企業南沙生產的無公害番茄為例,單價每斤15.6元,3個就得19.3元。
記者昨日又在天河區石牌市場了解到,西紅柿均價為4元/斤。對比可知,無公害蔬菜價格比附近肉菜市場的同類型蔬菜多了約3倍的價錢。但是記者發現,無公害蔬菜依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采購。有現場受訪的街坊告訴記者,“無公害蔬菜有標識,沒有使用農藥,讓人放心點。”
在吉之島天河城食用油專柜,記者見到,*下面一層用超過5厘米長的綠色字體標稱“轉基因食品”。非轉基因食品則放在顯眼位置。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消費者一看轉基因字樣就不買了,都沒有人敢吃,自然放在*下面。記者留意到,同樣是5L規格的菜籽油,標稱轉基因的價格為58元/瓶,標稱非轉基因的價格為96元/瓶,后者貴了逾65.5%。
標稱“非轉基因”或是營銷手段
3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太古匯Ole超市,發現一款粉茄產自濰坊,39.8元/斤,比15.6元/斤的無公害西紅柿貴上一倍,是石牌市場的10倍。其標稱“使用非轉基因工程技術,生產過程無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有機西紅柿富含更多抗氧化劑”。
但事實上,就在3月6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表示,我國政府現在批準可以自己進行商業性生產和上市的農產品轉基因技術只有棉花和木瓜,“別的如西紅柿、辣椒、紫薯等都不是轉基因(農產品)”,因此,該款粉茄大書特書其系非轉基因,這是否營銷之舉,消費者可自行判斷。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市場上標稱有機、非轉基因的蔬菜以外省入粵的居多,成本有上架費、管理費、專柜費、銷售工資、運輸費等等,自然價格高企。
“轉”與“非轉”
有街坊蒙查查
轉基因和非轉基因農產品有什么區別?不少街坊都表示“不清楚”。從事食品行業的林秀華表示,她也選擇對轉基因說“不”,但僅僅是根據網絡上的說法,不知道是否靠得住。
街坊鐘女士則是一個轉基因的“觀望派”,雖然沒有發現一個官方認定的、因轉基因而身體受損的案例,但依然決定讓小朋友暫時不要吃轉基因食品,直到進一步結論出來再說。
在中大生科院取得博士學位的賴豫雄,其專業與基因研究有關,是轉基因的“支持者”,他告訴記者,他本身就通過學校的網絡讀了很多國內外轉基因研究的論文,未發現國內外有轉基因產品致人健康受損的案例。他認為,國內“轉”與“非轉”的爭論,不過是食用油企業慣用的概念戰,無關食品安全問題。
“無農藥無化肥”
不必過分渲染
在選購蔬菜時,無農藥、無化肥、無轉基因農產品通常會作為賣點,然而這樣的有機蔬菜、無公害蔬菜一定比普通蔬菜有營養嗎?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教授、保健食品檢測中心質量負責人蔣卓勤表示,“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相比,其優勢不在營養價值高低,而在于安全性更高、風險更小。”
據介紹,有機蔬菜、無公害蔬菜肯定很安全的。但與此同時,蔬菜種植時可能有蟲害、病害。因為不用農藥、化肥,只能用物理措施,救治力度有限,也沒法做到高產量。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和“健康”是兩個概念。蔣卓勤表示,對人來說,是否真正帶來健康效果,主要看膳食搭配是否合理,應該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質,這不僅傳統農產品能夠實現,有機的、無公害的、非轉基因的農產品也能實現。
一位農業專家對記者說,雖然很多地方都標稱自己的產品無農藥、無化肥,但實際上,我國的這類農產品并不多見。“全世界有機類農產品占比*高的地方是歐洲,但當地比例也只不過是4%~5%,這已經是全球*保守的農業體系了。”相對來說,中國占比只會更小。
他進一步告訴記者,天然農產品與優質農產品,其實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如果說某些群體,比如小朋友們,家長要給他們提供天然農產品,這無可厚非,只不過小朋友們吃下去的不見得是*好的食物。另外,大多數農產品都是使用農藥和化肥種出來的,過分渲染無農藥無化肥,對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產品也容易帶來誤導,“我本人吃的也是含有農藥的產品,只要其使用沒有超過國家標準就是安全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