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食用進口冷鏈食品,請記三點
??——訪省疾控中心消殺室主任、主任醫師章燦明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記者 張靜雯 儲白珊) 冷鏈食品是家庭常備食物。近期國內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這是否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
??10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殺室主任、主任醫師章燦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省嚴格落實進口冷鏈食品全檢測、全消毒、全追溯“三全”管理,“四證”(消毒證明、核酸檢測證明、追溯證明、入境貨物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不齊的不準上市,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因采購或食用進口冷鏈食品引發感染的風險是非常低的。“截至目前,全國抽檢檢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到目前為止,與低溫冷凍食品相關的病毒傳播主要是在流通環節引起,并沒有發現因為食用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
??章燦明從冷鏈食品的購買、加工、食用等方面為大家提供三點建議。
??到正規超市或市場采購
??“**可以通過手機掃食品包裝上的‘一品一碼’來了解食品的產地、來源、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進口食品核酸檢測和消毒等相關信息。不采購無明確來源信息的冷鏈食品。”章燦明說,“同時,采購過程中應合理規劃購物路線,避免在生鮮區域反復挑揀進口冷鏈食品,長時間逗留、聚集。應將進口冷鏈食品與其他食品分開包裝。”
??他提醒,大家要盡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建議套上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有洗手條件時應盡快洗手,也可用免洗手消毒劑、消毒紙巾等清潔雙手。提醒市民選購進口冷鏈食品時,注意正確佩戴口罩,并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盡量避免觸碰貨架、電梯按鈕、樓梯扶手等公共物品表面。優先采用掃碼等無接觸方式支付。
??儲存加工過程中避免交叉感染
??“**,要做好外包裝清潔消毒,采購預包裝進口冷鏈食品后,建議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食品外包裝表面,作用15分鐘以上,再用清水擦拭干凈;或用75%乙醇擦拭2次。其次要分類分區儲存。進口冷鏈食品放入冰箱前,應先裝入干凈的食品袋,避免食品間交叉污染,包裝上注明日期,避免長時間存放。在冰箱內存放食品時要生熟分開,盡可能固定區域存放,生鮮食品需放在熟制食品的下層。”章燦明說。
??而在沖洗、劈剁進口冷鏈食品的時候,也要防止飛濺,避免對個人和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生熟食品一定要分開處理。”他說,“處理生、熟食品的器具(刀具、砧板等)要單獨放置,避免混用,防止交叉污染。處理生鮮食品后及處理熟制食品前,務必徹底清潔雙手。加工過程中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此外,廚房要保持通風,相關廢棄物要及時清除。對使用后的廚房臺面、食(飲)具、砧板和抹布等應經常清潔并消毒。耐熱的食(飲)具、刀具和砧板等可采用高溫蒸、煮消毒,每次作用15分鐘;對不耐熱的器具可用有效氯含量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洗凈。浸泡消毒時,必須使用消毒劑浸透被消毒的物品。每周對冰箱進行清潔,必要時進行消毒。
??燒熟煮透食用
??進口冷鏈食品要燒熟煮透(開鍋后再保持煮沸10~15分鐘),應盡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未食用完的進口冷鏈食品,應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盡早食用完畢,再次食用前,應徹底加熱。
??“大家現在已經習慣了外出就餐時使用公勺、公筷。在這里我要建議大家在家庭內吃飯的時候,也使用公勺、公筷。”章燦明說,“個人食(飲)具不混用,也可以有效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