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回顧今年中美貿易紛爭,大豆從始至終是市場關注的主角,但此次G20峰會中美談判后,玉米市場波動巨大,盤面一度跌破152 0173 3840、1900的重要支撐位。進口政策成為價格反轉的關鍵,但目前期貨市場更多是預期,需持續關注90天談判期的實質進展。近期市場傳言,中國將于1月底之前進口美國玉米300萬噸,關稅方式可能在配額內或者增加新的配額,但僅300萬噸的量級對市場沖擊有限。目前南港進口玉米配額內到港價1770元/噸左右,低于南港2000元/噸的主流成交價,也遠低于加征25%關稅的價格2150元/噸。在長線看漲的邏輯預期下,盤面主邏輯從供需缺口轉為貿易緩和疊加豬瘟利空,預計短期低位震蕩,仍需關注貿易戰緩和的實質影響。
??我國玉米進口配額自2004年起,每年都是720萬噸,其中國營比例占60%。2018年10月份,發改委已經公布了2019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數量、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玉米進口配額仍是720萬噸,國營比例不變。配額內關稅1%,配額外進口65%,受配額制度影響,我國玉米進口量較小,2014/15年度玉米進口達到*高峰552萬噸,隨著臨儲制度的改革,近三年玉米進口量大幅下滑。而其它能量替代類品種,因不受配額限制,在玉米臨儲年份大量進口,量級也超過玉米,近兩年受貿易環境和雙反調查影響,進口數量波動巨大。從2017年玉米進口國別來看,65%來在烏克蘭,美國不足3成,這或與烏克蘭種植非轉基因玉米有關。受前期貿易加征關稅影響,內外貿玉米價差再次轉正,南方港口內貿玉米優勢也較其它替代品提高,目前南港高粱、大麥庫存處于低位,港存主要是內貿玉米。
??從歷史數據分析來看,僅僅進口美玉米的沖擊對國內市場沖擊較小,但若放開配額以及擴大高粱、DDGS的進口,將會打破國內玉米“自北往南”的閉環定價體系,南方飼料企業或不再會被動跟隨北方產區定價。目前只有300萬噸的美國進口玉米沖擊有限,預計春節前會有相關高粱、DDGS的關稅政策變化,后者才是影響市場的關鍵。
??筆者對于玉米進口市場的放開,有幾種假設:1、若進口美玉定向流入國庫作為后期儲備,短期不會對國內玉米貿易形成沖擊;2、若僅在配額內擴大美國玉米進口,則國內進口更多來在高粱、DDGS,能量替代的進口量*高也就在2014/15年水平,那么沖擊也有限,且國內玉米的現貨價格不會有大幅回落,農戶成本支撐依舊存在,C1905盤面在1840、1900的支撐位仍舊有效;3、若貿易緩和力度*大,國內大量進口美國玉米,且其它能量類替代也在量級上有大突破,則國內玉米原有定價體系將完全打破,內外盤聯動迅速增強,國內玉米市場有可能重復2015/16年大幅下挫的歷史,盤面也會跌破1840、1800的支撐,下方看到1700元/噸。但考慮到美玉米轉基因問題、且國內仍有大量的稻谷庫存和小麥庫存亟需去化、以及考慮到今年農戶種植成本的大幅抬升,前兩種假設的可能性較大,畢竟中美貿易爭端中農產品領域的主角是大豆而非玉米。在供需情況不明朗、外圍貿易環境紛繁復雜的情況下,考慮到18年中美貿易談判過程的反復變化,不建議持續圍繞“貿易緩和利空”進行盤面交易,建議前期多轉空的短期操作獲利平倉,輕倉觀望、做好風控管理。
??此外,說一點國內玉米供需節奏。當前基層惜售持續發酵,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和吉林玉米市場網預估,吉林農戶售糧進度同比慢15-20%,遼寧同比慢10-20%,黑龍江同比慢7-10%,東北四省區同比慢10%。較去年同期,東北三省一區約有1000萬噸新糧未流向市場,惜售情緒可見一斑。從中能否反映出幾點:1、東北玉米的成本支撐確實存在,進而引發農戶惜售;2、售糧壓力后移,預計12月下旬起到1月末,東北玉米有售糧高峰,伴隨著春節臨近,傳統“地趴糧”地區售糧進度有望加快,下方有成本支撐、上方有惜售壓力,現貨價格難有大幅波動;3、進入12月下旬,南方飼料企業,尤其是華東地區存在較強的備貨需求,大部分企業仍有觀望情緒,尤其是在貿易戰緩和的節點,更多小型企業都在等待低價的進口貨,若預期不能兌現、南北貿易量持續不能上量,南方有望階段性反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