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指導專家
??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副科長陳海濱
??每天放學,參加午托班的小胡同學就會跟著老師到午托家庭吃飯、休息,因為媽媽管不到,她有時會偷偷拿零用錢買奶茶等飲料喝。今年春節前,小胡的一顆牙齒患了齲齒,牙科醫生分析認為是糖分食物攝入過多過頻造成的。2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明確將開展“減糖”專項行動。方案提出,結合健康校園建設,限制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食堂減少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供應。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副科長陳海濱提醒,日常生活中應多喝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圖片與文章無關)
??危害:吃糖過量或毀全身
??2008年,有調查顯示,每個中國人在這一年里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當于每人每天吃50克糖。與30年前相比,中國人的糖攝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雖然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但是吃糖的危害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到。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這項調查還表明,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20年。因此,他們提出了“戒糖”的口號。
??小胡的媽媽說,怕糖對牙齒不好,在小胡剛上幼兒園時就被控制吃糖,沒想到上小學后,她卻因過多偷喝添加糖的飲料而患了齲齒。
??科學研究表明,糖分食物攝入過多過頻,容易導致兒童患齲齒。這是因為殘留在口腔中的糖*容易被細菌分解發酵,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釉質,導致齲齒。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瓜果含的糖為天然糖,其致齲作用比精制糖小。
??雖然科學研究吃糖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高糖飲食可出現短時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島負擔;高糖飲食還易肥胖,導致胰島素相對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
??建議:每天限制吃糖25克
??添加糖是在加工和制備過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類,常見的有白砂糖、白糖、紅糖、玉米糖漿等,不包括食物本身天然存在的糖類。在生活中,含有添加糖較高的食品有餅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以及我們在外用餐時吃到的糖醋排骨、魚香肉絲、拔絲地瓜、甜湯等。果汁飲料、碳酸飲料中含糖量也不少,每100ml含糖飲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克,即一瓶500ml含糖飲料平均含有添加糖35克。
??科學研究表明,飲食中的糖是導致齲齒*重要的危險因素,添加糖與飲食質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攝入添加糖,尤其是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總能量攝入,因此會降低其他營養食品的攝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并加劇慢性疾病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好控制在25克以下。
??陳海濱提醒,日常生活中應多喝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餅干、冰淇淋、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黏度大食物容易引起齲病,應減少這部分食物的攝入頻率。
??提醒: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明確將開展“減糖”專項行動,除了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將向居民傳授健康食品選擇和健康烹飪技巧,鼓勵企業進行“低糖”或“無糖”的生產,提高消費者正確認讀食品營養標簽添加糖的能力。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責任人”和“家長是孩子口腔健康的**責任人”理念,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控制危險因素,強調減少含糖飲料、高糖食品攝入,對長期咀嚼檳榔等高危行為進行干預等,引導群眾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陳海濱提醒,日常生活中,應減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數,外出就餐時注意減少糖攝入,在家烹調食物時少放糖。家有嬰幼兒的更加要注意,他們的食品無須添加糖。陳海濱建議,各個年齡段人群都應該堅持天天運動、維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體重。按照“動則有益、貴在堅持、多動更好、適度量力”的原則,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鼓勵攝入以復合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為基礎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鹽并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膳食,通過合理飲食與科學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兒童青少年應從小養成合理膳食、規律運動的習慣。 老年人運動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宜的活動。超重肥胖者應長期堅持減重計劃,速度不宜過快。(記者 葉禎 原文編輯:趙翠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