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反復發生的脆性骨折很有可能是由于骨質疏松導致,尤其是常見于髖部、脊椎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
醫學指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外科主任醫師梁偉國
全球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多的病種是心血管疾病,但第二大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是什么?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各類腫瘤,還是無處不在的消化疾病?
令絕大部分民眾意想不到的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竟然是一種“靜悄悄的殺手”——骨質疏松。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外科主任醫師梁偉國介紹,骨質疏松沒有警示信號,沒有或者很少有痛覺,在臨床上很容易被忽視。一旦骨頭里的成骨細胞(讓骨頭生長)和破骨細胞(讓骨量丟失)的平衡被打破,骨質疏松就開始悄然發生。
骨質疏松危害大髖骨骨折死亡率高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男性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為14.4%,女性為20.7%。低骨量的患病率就更高了,男性57.6%,女性64.6%。如不及時加以扭轉,由骨質疏松導致的疾病將*大威脅民眾健康。
梁偉國提醒說,骨質疏松的后果實際上遠比人們想象的嚴重,尤其是對于老年人而言,骨質疏松性骨折所帶來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很容易帶來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褥瘡等多種疾病,尤其是中重度骨質疏松性骨折,由骨質疏松導致的髖部骨折后患者臥床至少3個月以上, 一年內有近三分之一(女性約25%,男性約32%)的患者死亡。
與此同時,骨質疏松患者如不加以干預,很可能面臨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第五次骨折,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直到去世。
腰背疼痛駝背等都是骨質疏松先兆
由于骨質疏松的病情輕重與疼痛沒有直接聯系,20%的骨質疏松患者直到骨折后才發現疾病,有些患者甚至一生都未發現疼痛。那么,骨質疏松又該如何進行早期預防和發現呢?
“女性絕經期以后,男性50歲以后,都應當注重每年體檢中骨骼密度的檢查,一旦發現骨量開始丟失應當及時咨詢專業醫師尋求幫助,而不是采用土辦法‘補鈣’。”梁偉國強調,“尤其是出現身高降低的中老年人群,更應當高度懷疑由骨質疏松引起的壓縮性骨折,而不是放任自流。”
除此之外,腰背疼痛、骨骼疼痛、負荷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身高縮短或者駝背、脊柱畸形、脆性骨折等也都是骨質疏松疾病的明顯信號。
“反復發生的脆性骨折很有可能是由于骨質疏松導致,尤其是常見于髖部、脊椎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需要高度警惕為骨質疏松。” 梁偉國建議。
藥物治療:促成骨細胞形成是關鍵
梁偉國介紹,人的一生中,骨頭中的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不斷的“相愛相殺”,此消彼長。當人體年齡處于35歲之前,成骨細胞處于強勢地位,骨量及骨骼強度不斷增加,在35歲左右達到*高峰;而35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破骨細胞開始占據優勢,尤其是男性超過50歲、女性絕經期以后,破骨細胞越來越強勢,骨量及骨骼強度不斷丟失,直到年老,破骨細胞占據較大優勢地位,發生壓縮性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等較為嚴重的骨質疏松相關疾病的幾率大大增加。
梁偉國提醒,骨質疏松的真正原因在于骨組織代謝失衡所導致的骨量丟失,對于已經發生骨質疏松的患者及骨質疏松高危人群,必須及時應用“長新骨”藥物,促進成骨細胞的產生,而不是盲目“補鈣”。如果無法促進成骨細胞的產生,抑制破骨細胞的增長,無論如何補鈣,大部分補充鈣質都會隨著人體代謝排出體外,吸收利用*其低下,難以起到真正“補鈣”的功效。尤其是對于已經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應用促成骨細胞藥物治療更不可少。
另外,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戶外活動及日照、避免咖啡或碳酸飲料、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加強日常體育鍛煉等都是不錯的預防骨質疏松的手段。(記者馮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