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梁樹新 資深媒體人、社交媒體營銷研究者
在危機發生之前,麥當勞(微博)中國對社交媒體的運用乏善可陳。粉絲寥寥,內容乏味。在危機發生之后的一個小時,麥當勞公關人員如有神助,迅速在微博上道歉,這就等于開辟了一個新戰場。在新浪微博上,麥當勞的網絡聲量超過1000萬條。地溝油和網友聯手解救了麥當勞。
麥當勞在央視3·15晚會上中招,被曝光北京三里屯餐廳違規操作等問題。幾天過去了,從各方面的反饋來看,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與央視的批評報道相反,網上一片同情和支持麥當勞的聲音。尤其是微博、論壇等社交媒體,大量涌現的正面用戶評論,幾乎中和了央視曝光帶來的負面話題。
從事件本身來看,麥當勞這次危機并非致命傷。因為每天被毒牛奶、地溝油包圍的中國消費者已經煉就了金剛不壞之身,像食品出爐半小時不售出就要扔掉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在糟糕透頂的食品安全衛生環境下,央視這種曝光似乎有“吹毛求疵”之嫌,反而激起了消費者的逆反心理。很多網友認為,相對于其他能吃死人的食品安全問題,至少麥當勞是安全的。基于這樣的集體意識,有網友甚至自發組織起支持麥當勞的行動。這估計是央視始料不及的。
其實這并非一日之功。麥當勞和很多跨國企業一樣,對互聯網尤其是社交媒體歷來重視。麥當勞有專門負責社交媒體運營的部門,Twitter和facebook等都是他們的主要陣地,經常在上面發起營銷活動和話題。麥當勞對網絡輿論的反應十分敏感。今年元月24日,麥當勞在Twitter上發起了一個征集麥當勞故事的話題,結果卻遭到網友的惡搞和嘲笑。幾個小時后,這個活動就被停止。同樣,在央視曝光麥當勞之后的一個小時左右,麥當勞中國就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頗有誠意的致歉聲明,贏得了眾多網友的諒解和支持。當然,麥當勞的狡辯也難逃網友的眼睛,因為他們武斷聲稱這是“個別事件”,被毫不留情地批評是洗脫之詞。
除了快速反應,麥當勞還采用了避其鋒芒的策略。在被*強勢的電視媒體曝光之后,精明的麥當勞選擇了換一個主場作戰。一邊是面對央視的跟蹤逼問三緘其口,直到3月16日才由麥當勞中國公司副總裁欒江紅接受央視采訪。一邊卻是快速在微博上道歉,截至3月20日贏得了近2萬多轉發、1萬多評論,成功將微博變成了自己的主場,使央視基本失去了攻擊能力。有人懷疑是水軍操作,但很多轉發都是認證用戶,大部分應該是自發性的真實口碑。在微博搜索輸入麥當勞,相關結果超過1000萬條。這就是麥當勞消費者長期積累下來的巨大網絡聲量,也是能夠借助社交媒體應對公關危機的重要基礎。
當然,我認為麥當勞在社交媒體的運用和網絡口碑的管理方面還是很糟糕。新浪上的麥當勞官方微博,粉絲才8萬多,微博發布量才300多條,其內容以硬廣居多,趣味性和價值都很一般。這次麥當勞能夠化險為夷,并非因為麥當勞的公關水平高,更多是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已經沒有幾個可以相信食品企業了。社交媒體可以讓網友發泄不滿,消解權威,“連麥當勞都不能吃了,我們還能吃什么?”在看似荒誕但卻對應現實的語境下,麥當勞被解救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