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原標題--胡立彪:喝不起的牛奶
? ?初聞可口可樂要賣牛奶,覺得怪怪的,可想到它的老對手百事可樂能賣鞋賣襪子,可口可樂為什么不能賣奶呢!不過,可口可樂一反賣碳酸飲料時的常態,把奶價定得比一般的奶貴兩倍,走起高大上的路線,問題就來了:可口可樂你這么任性,美國人民接受嗎?
? ?盡管可口可樂中國區有關負責人日前向媒體表示,可口可樂目前尚無在中國市場賣奶的計劃,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可口可樂奶進來(分析人士認為可口可樂*終會把中國當作其奶產品的*大市場),其價格還要更貴,令那些連國內市場的奶都喝不起的人更加是望奶興嘆了。
普通民眾“望奶興嘆”,這確實是國內市場的現實。事實上,比起可口可樂,國內市場的奶在價格上的表現,還要任性。數據顯示,我國生鮮乳價格已經由2007年的2元多/千克,上升到如今的4元左右/千克。盡管今年以來生鮮奶價格持續走低,但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3左右,居全球第4位。生鮮奶加工成成品奶,再經過貯運、分銷等環節,*后到消費者手里,價格基本就超過10元/千克了。而在美國,同樣品質的成品奶終端售價只有不到1美元/千克,折合人民幣也就是5~6元/千克的樣子。
可口可樂是不是看到中國奶市場有如此大的差價空間而動了產奶之心,這很難說,不過這種差價對進口奶是非常有利的,這一點確切無疑。國外乳企能看到的對他們而言的“利”,恰是國內市場“不利”的反映——**,國內奶牛養殖成本太高:由于我國本土牧草質量低下,導致優質牧草大量依賴進口,一些國內大型乳企所用苜蓿90%為進口;乳企一般都沒有自己的配備用地,建設牧場用地基本都是購買或租用農民土地;奶牛養殖集約化水平和效率低下,目前國內牧場人均養殖20~30頭奶牛,而國外人均養殖水平都超過100頭。正是由于養殖成本太高,一些乳企寧愿舍近求遠,從國外進口原料奶粉。新西蘭原料奶料到岸價約2.2萬元/噸,而本土收購價卻要3萬多元/噸。前不久,中國與澳大利亞完成自貿協定談判,未來簽定具體協議生效后,澳大利亞對中國奶制品將實施零關稅,屆時進口原料奶成本會更低。
原料奶價格雖然偏高,但還占不到成品奶價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環節的成本還要更高。乳企普遍反映,過多過頻的檢測是中間環節成本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以伊利集團為例,2012年以來,從生鮮乳到成品出廠,需要完成的各項檢驗檢測指標累計達899項。檢測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已經由過去的1%左右提升至近10%。目前每噸牛奶檢測費用已是2008年時的4~5倍,而乳業發達國家的檢測費用則只有我國的1/10左右。加工完了之后進入流通環節,*終到消費者手里,這個過程的加價*厲害。比如某款國產奶粉批發價是152 0173 3840元,進入超市后標價218元,提價幅度高達67%。這么高的提價其實都是商場超市等憑借其銷售終端優勢向供貨商索取各種費用的結果。什么節慶費、店慶費、修繕費、廣告費、配送費、合同續簽費,加起來有十幾種,甚至商超工作人員的服裝費、胸牌費也要算在其中。*后,還要加上商超返點和銷售人員提成。就這樣,經過層層揩油,乳制品*終市場售價被推至普通消費者“望奶興嘆”的高度。
賬這么一算,就清楚地知道中國本土奶遠比洋奶任性。這種任性當然不是好事,需要好好管管。在乳業發達國家,從原料奶到市場銷售的成品,加價幅度一般在40%左右。我們要管,目標就是要把中間可食的“利”,降低到這個數字,堅決不能讓這個“利”成為阻礙中國乳業發展的“不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