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1月4日,證監會宣布批準開展天然橡膠、棉花和玉米期權交易,并將于2019年1月28日正式掛牌上市。這意味著繼豆粕、白糖期權后,我國農產品期權品種將進一步豐富。
對于這三個期權品種的上市,相關產業鏈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將成為產業的避險工具,為產業增添一個管理價格風險的有效手段,且有利于探索產業“保險+期權”模式,從而推動產業的優化和轉型升級。
國際**天然橡膠期權
從國際市場看,天然橡膠尚無場內期權產品。上市天然橡膠場內期權將成為世界范圍的一個創新。
對于推出天然橡膠期權的原因,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士稱,天然橡膠價格波動較為劇烈,在上市農產品期貨品種中具有較高的波動水平,對于風險管理的需求巨大而迫切。上市天然橡膠期權不但可以滿足橡膠種植農戶、橡膠產業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還可以豐富我國期貨市場天然橡膠產品系列,進一步擴大天然橡膠期貨市場規模、促使天然橡膠期貨市場發現更真實的價格。
經過20多年發展的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市場運行平穩,總體風險可控。2018年,天然橡膠期貨成交量為6152 0173 3840萬手,成交規模穩居全球天然橡膠期貨市場**,為天然橡膠產業套期保值提供了流動性。
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與境外天然橡膠期貨價格相關性高、與現貨價格相關性高。2014-2018年,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與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橡膠期貨價格相關系數為0.91,與新加坡交易所天然橡膠期貨價格相關系數為0.88,與國內現貨價格相關系數為0.96,價格聯動性高。目前,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價格已成為國內現貨市場主要的定價參考基準。
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交割量也有較大提升,近五年來,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交割量從2014年的17.7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22.3萬噸,增幅26%,累計交割117萬噸。
為了確保天然橡膠期權平穩上市運行,上期所也進行了一些準備工作。一是堅持把國際標準同本土優勢結合起來,科學設計天然橡膠期貨期權合約規則;二是進行市場調研,走訪了天然橡膠產業鏈客戶、期貨公司及協會等機構,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三是通過天然橡膠“保險+期貨”場外期權試點的開展,普及期權方面的相關知識。
就在近日,上期所就天然橡膠期貨期權合約及有關規則公開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稿,上期所天然橡膠期權采用美式行權方式。
對此,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士稱,這是基于三方面的考慮,一是根據國際經驗,農產品期權大多為美式期權;二是美式期權的特點是靈活性,可在到期日前任意交易時間選擇行權,對于期權買方,其可在市場有利或實際需要時隨時獲得期貨頭寸;三是絕大多數大型天然橡膠企業表示,采用美式期權更符合天然橡膠企業的需求。
對于下一步,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士表示,將繼續嚴格按照“高標準、穩起步”的要求,逐一落實各項工作,為天然橡膠期權上市做好充分準備,確保交易的平穩開展和穩健運行。
棉花期權對沖避險
繼白糖期權后,棉花期權將成為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推出的第二個期權品種。
據記者獲悉,2018年,鄭商所已完成合約草案設計、規則梳理、技術測試、做市商選拔等工作,并做好涉棉企業期權知識培訓,此外,棉花期權仿真交易也正在持續進行中。
多家棉企表示,更為靈活多元的避險工具,有助于涉棉企業的穩健和精細化經營,實現棉花產業提質增效和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河南同舟棉業董事長魏剛民介紹,我國棉花市場年度為當年9月至次年8月,在當前國際環境和新棉集中購銷期的背景下,棉農、軋花廠、貿易商及棉紡企業面臨棉花銷售或采購風險,市場各方利用棉花期權規避風險的需求較為強烈。
市場人士表示,棉花期權上市后,一是有利于創新工具和手段,為現行補貼政策提供有益參考和補充,進一步穩定棉農種植收益;二是有利于涉棉企業風險管理,買入期權不存在資金追加風險,我國棉花產業鏈主體,尤其是中下游軋花廠、貿易商和棉紡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大,抗風險能力較弱,更適宜利用棉花期權管理價格風險,有利于形成“政策保農民,工具保產業鏈”的協同效果;三是有利于完善棉花“保險+期貨”試點,探索棉花“保險+期權”模式。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按照證監會統一安排部署,加強統籌協調,做好各項上市準備工作;根據市場反饋,完善棉花期權合約;認真開展技術系統聯測聯調,確保技術系統安全運行;完成做市商選拔和協議簽訂,扎實開展投資者教育等,確保棉花期權順利推出和平穩運行。
玉米期權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2017年3月份,豆粕期權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上市,時隔近兩年后,玉米期權將成為“新丁”登場。
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的玉米期貨自2004年以來,市場運行平穩,合約規則不斷完善,投資者參與程度逐步提高,功能持續深化。目前,玉米產業鏈全部大型貿易企業、50%的全國30強飼料企業集團以及75%的玉米淀粉加工企業利用玉米期貨規避現貨價格風險。
市場人士普遍表示,上市玉米期權品種,將有助于市場為玉米產業的中下游企業開發出量身定制的風險管理產品,對沖價格波動風險,促進企業發展,提升產業客戶特別是下游玉米深加工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推動玉米產業的優化和轉型升級。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與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近年期貨市場不斷探索農業風險管理新路徑,在服務“三農”、為農民提供避險服務等領域進行了場外期權、“保險+期貨”等諸多有益嘗試。市場人士認為,玉米期權上市后,利用期貨和期權等工具支持農業發展的相關模式可以直接通過場內期權進行風險管理,從而大幅降低運營成本和業務成本,這將有助于場外期權、“保險+期貨”模式在更廣范圍的推廣。
“通過場內期權對沖農產品價格風險已是國外市場的成功做法。政府以權利金、類似保險費的方式補貼農民,既不影響玉米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又能減輕財政補貼負擔,這對我國農業市場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物產化工糧化部總經理助理龐沖說。
目前,大商所已完成玉米期權合約、參數設計以及技術系統的升級、優化等工作。1月4日,大商所正式發布玉米期權做市商名單,12家公司成為大商所玉米期權的做市商。
據公告,此次成為大商所玉米期權做市商的12家公司分別為銀河德睿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海通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糧祈德豐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浙江南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金瑞前海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東證潤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風險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大商所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市場對玉米期權合約的意見和建議,穩步推進上市各項準備工作,確保玉米期權順利推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