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全體員工,人人須知,我中心有三大主要任務。”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簽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沖刺、耐鹽堿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
??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這不,11月2日,湖南省衡南縣清竹村就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挑戰賽”:袁隆平團隊在當地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高產攻關示范田實地測產,以第三代雜交水稻,沖關雙季稻均畝產3000斤目標!
??天時不夠“美”,但第三代雜交稻超“抗打”
??“今年是第三代雜交水稻進行第二年示范。今年在全國有20多個示范點。從生長情況看,湖南的衡南、桃源、湘潭等地,長勢都特別好。10月28日,我們對衡南示范基地其中2分地進行了收割和預測產,應該能過每畝881公斤的目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態室主任李建武在測產啟動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緣何是“每畝881公斤”?原來,在袁隆平三大主要任務的超高產沖刺任務中,就定下了雙季稻早稻沖擊700公斤、雙季稻晚稻沖擊800公斤的目標。因此“早稻+晚稻”組合就是152 0173 3840公斤,即3000斤目標。
??今年7月13日,專家對清竹村種植的早稻株兩優168示范田進行了測產驗收,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因此,要挑戰3000斤目標,測產的“叁優一號”就必須突破李建武所說的“均畝產881公斤”。
??很顯然,李建武持樂觀態度。“從現場長勢看,‘叁優一號’穗子特別大,平均每穗總粒數達320粒,是普通雜交稻這一數值的兩倍左右。同時,它植株很粗壯,也是有利于高產的基礎。”
??李建武表示,特別是,他們發現“叁優一號”抗寒性能也很好。“今年從水稻抽穗開始,當地連續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低溫陰雨天氣(衡南縣近60年來遇到的*端天氣),目前看對它有影響,但并不大。在今年測產的不利天氣條件下,還能達到800多公斤的話,說明它在正常天氣條件下產量潛力會更大。”
??*終,實地測產結果公布:平均畝產911.7公斤,成功沖關!
??據悉,今年也是袁隆平團隊首次試水沖擊3000斤目標。他有個“3000斤工程”設想,準備明年起,在南方8省開展雙季稻周年均畝產3000斤目標的攻關示范。
??更“低調”的第三代雜交稻,更親民
??“‘叁優一號’有‘三不’,不早衰,不落粒,不倒伏,它的抗病性也很強。”袁隆平評價。
??“第三代雜交稻是第二代雜交稻(兩系法雜交稻)的升級版,解決了第二代雜交稻的制種安全問題。同時,它還解決了**代經典雜交稻(三系法雜交稻)的配組不自由問題。換句話說,它集合了前面兩代雜交稻的優點,還規避了前兩代雜交稻的缺點。”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鄧啟云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歸納。袁隆平也肯定,第三代雜交水稻制種和繁殖都非常簡便。此外,相較前兩代雜交水稻對肥料和水的需求而言,第三代雜交稻顯得更“低調”,更有利于產業化,從試驗田走向尋常農民家。“這是未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一條理想途徑。”袁隆平說。
??“要說之前超級雜交稻品種在單季稻產量上取得了大的突破,這次第三代雜交水稻則有望在雙季稻產量上取得新紀錄。這是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戰略的切實落地,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俊說。(本報記者 俞慧友 實習生 戴 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