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时间:2021-12-28 来源:互联网
本報記者 王曉慧 林曉 北京報道
“現在不重視,將來吃大虧。”近日在一個內部論壇上,農業部一位高層人士表達了對政府為何如此重視轉基因研發的原因,他表示,政府把轉基因的研發提高到了確保糧食安全的高度。但是在商業化運用方面政府層面還是“慎之又慎”,現在在糧食方面運用得很少。
他認為,現在轉基因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抗逆、抗旱和抗蟲害等方面,下一步研發的重點將主要是提高產量。
農業部對轉基因研發的重視可以從2011年以來的幾十條招標采購信息中了解到,他們大都涉及轉基因技術或是相關項目,在2010年此類招標信息僅有幾條,不及2011年的十分之一。
“中國政府‘十二五’期間對轉基因品種研發支持300億元,而對常規育種只有1.8億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災害史專業委員會顧問陳一文告訴記者,國家對轉基因推廣應用研究的經費投入,遠遠超出對生態農業的投入,打著轉基因項目的招牌比較好申請資金。
“轉基因玉米對動物的殺傷力非常大。”云南財經大學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顧秀林表示,先玉335就是打著非轉基因的旗號干著轉基因的事,一旦轉基因玉米成為合法,也無法再追究它的問題,*多算是搶跑,但基于轉基因水稻目前遇到的安全問題,轉基因玉米永遠合法不了。
2009年10月,農業部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水稻和玉米部分品種成為**批可進行轉基因實驗種植的主糧,但就在轉基因農產品擁有安全證書整整兩年之際,9月底,有消息稱,由于各方面對轉基因安全性的質疑以及目前在轉基因主糧的研究方面還不成熟,轉基因水稻上市被推遲,未來5至10年內中國將不會推行水稻為主的轉基因主糧商業化。
“其實就是槍斃了轉基因水稻。”顧秀林補充說,但私底下還會照常進行。
其實,早在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品種獲得農業部安全證書后,業內便有頗多爭議。爭議的焦點在于,不少專家們認為,在育種科技創新方面,這兩種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品種都有所不足,其中對轉基因安全性的質疑聲音*大。
“利益是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顧秀林看來,轉基因的種子擁有*高的利潤空間,“一公斤普通的玉米種子大概是四五塊錢,但我見過一公斤轉基因的玉米種子可以賣到50甚至100塊錢。”
但在陳一文看來,這種現象僅是短期行為,“從實踐來看,無論是中國的轉基因棉還是從國外進口的轉基因玉米,*初都是針對農作物的主要害蟲進行的,但*終出現了兩種情況:**、主要害蟲暫時得到了遏制,但后面的害蟲又發展起來,因為主要害蟲有可能是其他害蟲的天敵;第二、主要害蟲慢慢地產生了抗藥性,導致蟲災比之前更厲害,*后不得不用更多更厲害的殺蟲劑去殺它。”
陳一文回憶,中國的轉基因棉便遭遇過這樣的境遇。
政府對轉基因科研力度的加大,主要源于是對抗外資對中國種業的控制,確保糧食安全。農業部這位人士說,中國目前50%的蔬菜品種掌握在外資手中,有些國際種子公司進入國內市場后,先以較低的價格向農民推銷種子,或者免費讓農民試種,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我國農業發展對這些跨國公司的依賴。
中國人口的自然增長,農村勞動力轉移使生產者變為消費者,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和糧食的能源化也帶來了簡潔的需求增長。這些都使得高層人士將目光投向轉基因科研,它或許是今后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砝碼。
農業部這位人士說,轉基因問題現在在社會上非常敏感,導致大家意見分歧的原因是目前科研方面還有待突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對轉基因的技術以及政策不是很透明,導致公眾的一些誤解,今后在透明化上要加強。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①本网注名来源于“互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本网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则视为默认百检网有权进行转载。
②本网注名来源于“百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百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转载本网作品,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检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③本网所载作品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百检立场,用户需作出独立判断,如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