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方便面不是垃圾食品,已成為全球第二大主食”,近日,由中國食品辟謠聯盟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方便食品辟謠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現場專家對長時間困擾消費者、經久不衰的方便面謠言逐一解讀。比如,消費者關心的防腐劑問題,專家表示,作為食品水活度較低的方便面、薯片等油炸食品,根本無需添加防腐劑;方便面使用的棕櫚油對人體血脂影響與橄欖油沒有差異;方便面使用的添加劑符合國家標準,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此消息一出,每逢月末手頭拮據沒錢吃飯,靠方便面勉強度日的打工仔、學生狗,總算松了一口氣。有關方便面的負面消息,是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長盛不衰的話題。在國內*流行的某搜索引擎上打入“方便面”三個字,自動聯想條排名**的搜索詞就是“方便面的危害”。所謂方便面致癌、32小時不消化、包裝有毒等等傳言,是平日里嗔怪子女不注意身體的父母們*有力的恐嚇武器。里約奧運會,電視臺記者拍中國女排備戰小花絮,郎平加班至深夜,充饑食品就是方便面。面對鏡頭,郎導說自己吃但不讓隊員吃,因為這東西“沒營養”。
沒營養卻無法拒絕,恐怕很多人都像郎平一樣,面對一碗熱氣騰騰的方便面,態度曖昧卻垂涎三尺。我曾看到有個笑話,說當代十大酷刑,有出門沒W i-Fi之類,還有一條,就是泡面好了但找不到叉子。生活費用光,拿方便面充饑的情形暫且不論,大多數人吃方便面,一來圖它方便,二來,味道的確不錯。出國讀書的留學生*能體會。讓你吃一個月的色拉、面包、三明治,若有誰弄來一袋原產地中國的醬香牛肉面,那簡直是勝過法國大餐的**美食。*近英國《衛報》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在美國,由于削減成本導致監獄伙食品質數量下降,令方便面正超越香煙,成為犯人之間*受歡迎的硬通貨。有犯人會幫其他獄友整理一星期的床鋪,或者洗衣服,用以換一包帶湯的方便面。
泡食簡單,熱量高能充饑,犯人需要卡路里來應付**的工作和鍛煉,方便面成為監獄硬通貨并不奇怪。但出來辟謠的專家也說了,新鮮食物是*好的,“在無法獲得新鮮食物的環境下,方便面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這其實是在間接承認,方便面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且,專家此次集體出面為方便面“正名”,時機很微妙,那就是國內方便面銷售量連續5年持續下降,而與此同時,世界總體消費量卻在提速。請專家“辟謠”的大動作背后,有沒有國內方便面行業的利益推動,若只選好的說,或者話說一半,另一半藏著掖著,恐怕依然難以打消消費者疑慮。
比如專家的辟謠集中在方便“面”上,那么調料包算不算方便面的一部分呢,調料有沒有健康風險呢?我在網上看到華盛頓郵報2014年的一篇報道,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位研究者就寫道,方便面含高鈉、飽和脂肪,增加血糖負荷,一周吃兩次以上方便面的婦女,比不吃或少吃者,患上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更高,過量食用方便面,不僅可能引發肥胖,而且患上代謝疾病的機會更大。
如此看,到底吃方便面風險有多高,吃多少才叫合適不過量,專家存在不同看法,由此引發的民間爭議,也會持續下去。作為消費者,接觸不同觀點,才好權衡利弊做出自己的判斷。在我看來,方便與健康之間的拉鋸,是當今食物問題的*重要戰場。一方面是工作繁忙日益占據煮食時間,另一方面是食品工業希望把消費者趕出廚房,消費更多工業化的流水線產品。如何讓健康食品優化渠道降低成本,同時讓不同觀點,尤其是讓獨立于商業利益之外的觀點為更多人知曉,才是圍繞“方便面之爭”可能開啟的良性思考方向。(作者:獸獸)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