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復盤走勢總是能給人很多“驚喜”,回顧2018年的國內玉米市場*出人意料的大概就是成交數量了,從*開始認為6500萬噸成交量應該是個過于樂觀的估計,到*后的成交量突破億噸,2019年即將過半,*大的“沒想到”就是臨儲拍賣底價的抬升幅度。年初預計底價抬升50-100元/噸,4月份之際有人說抬250也不是夢,直到*終確定臨儲價格上移200,甚至之前一段時間市場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扭轉,從之前的持續看空到開始看多,然而其實這個利多的預期之前已經被消化得不剩很多,陳化稻谷的去庫存壓力也決定了玉米上方的空間是面臨諸多限制的,即便是小麥,當小麥和玉米價格持平或者相近時,很可能多年前討論過的小麥玉米飼料替代問題又將顯現出來。
??2018年是小麥*低收購價的首度下調,2019年則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小幅調低——盡管2018年的芽麥數量是近些年來*高的一次,但畢竟目前仍有7000多萬噸的庫存,且三年以上的陳麥在拍賣中并不會很受歡迎,目前的*低收購價為2240元/噸。從5月*后一周小麥拍賣的成交情況來看,2017年產小麥成交均價2337元/噸,2018年產小麥成交均價2353元/噸,即便是年份較新的小麥,相對于2019年*低收購價2240元/噸而言,成交溢價也只有約100-110元/噸,但是2017年和2018年對應的*低收購價則是2360和2300元/噸,如果不考慮成交溢價,再加上1-2年的倉儲、保管費用,那么國家此輪拍賣明顯是有虧損的,而這也正表明了國家去小麥庫存的決心。如果玉米到貨價基本與小麥到貨價持平,那么考慮到小麥蛋白含量高于玉米且可減少部分豆粕用量這一實際情況,那么對于玉米價格的持續攀升是會存在一定的壓制作用的。
??說完了小麥再看下稻谷,國內市場格局是“粳三秈七”。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52 0173 3840元,維持2018年水平不變,即折算每噸價格分別為2400、2520和2600元。從近期拍賣底價來看,黑龍江粳稻底價1600元/噸,5月末第二次稻谷專項成交均價1999元/噸;早秈稻成交均價1926元/噸,均高出拍賣底價約400元/噸,秈稻谷和秈糯稻谷的出糙率為71%~79%,粳稻谷和粳糯稻谷的出糙率為73%~81%,晚粳稻谷出糙率為70%~82%,均值取75%,稻谷價格除以出糙率即糙米的價格。上述成交價按此出糙率折糙米價約2500-2600元/噸,即就算玉米價格突破了小麥的壓力之后繼續上揚,可能不到2500(以溢價400折算,如果溢價不足400則此價格可能隨之下調)左右就會出現另一重可能存在的壓制——稻谷的替代作用,而陳稻谷的體量1.3億噸比小麥還要大得多。
??綜上所述,如果把國內三大主糧市場看成一個聯動的主體而非割裂的玉米、小麥、稻谷市場的話,那么玉米現貨到貨價上漲至2300左右就會面臨小麥飼用替代的壓制,而繼續上漲則面臨稻谷飼用替代的壓制,那么是不是就是說玉米市場就是利空的呢?也不盡然,畢竟200塊的底價抬升在那里。吉林三等玉米底價1650,二等玉米底價1690,還有出庫費約30,出庫升水約60,再加上一些利潤、溢價,北港的玉米價格1920-1930左右很明顯是挺得住的,如果盤面能比較準確反映這個價格的話。
??從玉米自身的基本面情況來看,綜合各個下游分支,長線的短缺是可以預期的,而本市場年度玉米是并不緊張的,且非洲豬瘟仍在發酵,對于飼料需求的抑制作用仍舊無法被忽視。至于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的量價會不會出現如去年一般的V型走勢,即剛開始和即將結束時情緒高漲,而中間的時間段內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成交率和成交均價回落,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