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消費扶貧是踐行產業扶貧模式的有力抓手,更多的人加入購買扶貧產品的隊伍來,幫助貧困戶拓寬銷售渠道,激發他們生產勞作的積*性,通過勞動獲得有尊嚴、可持續的收入,推動扶貧模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6月20日早晨,山里的霧還未散開,流芳村貧困戶周和圓就在“兩業”扶貧產業園的菜地忙開了,忙著采摘成熟的苦瓜、辣椒、茄子、豆角等蔬菜,忙著將一筐筐新鮮蔬菜運往銷售點;在青年村村委會,鄉、村干部正在忙碌,對貧困戶的蔬菜進行稱重、計碼、裝車,運往商場超市進行銷售,貧困戶臉上洋溢著笑容。
??多方對接蔬菜銷售渠道
??湖口縣流芳鄉是傳統農業大鄉,“美麗豆鄉”建設,讓該鄉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闊,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越來越有奔頭。
??2018年4月由江西芳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老表專業種植合作社領辦建設流芳鄉“兩業”扶貧產業園,帶動該鄉青年村和紅山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50畝,帶動17戶貧困戶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園區占地面積1000畝,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效應,采取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村集體、村“兩委”干部帶頭參與,貧困戶分片種植的“一領辦三參與”的模式。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標準,建設蔬菜大棚10個,全部實現全自動水肥一體化噴灌智慧農業,對蔬菜實行水肥噴灑,對沼氣液循環利用,提高土地抗旱能力,提升水肥的利用率,實現生態環保效應。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管理,“兩業”扶貧產業園種植的馬鈴薯、卷心菜、豆角、茄子、辣椒、黃瓜、西瓜、苦瓜等蔬菜迎來了豐收季。
??“想把蔬菜賣出去,卻不知道去哪賣、賣給誰?”在對貧困戶的蔬菜產業例行跟蹤、在“雙提升”走訪調研過程中,流芳鄉黨委政府了解到“兩業”扶貧產業園貧困群眾對種植蔬菜銷售難的擔憂。他們一刻也不怠慢,黨政領導帶頭,鄉扶貧工作站、青年村駐村**書記,青年村村支書主動出擊,伸長兩條腿,多方對接銷售渠道,尋找蔬菜銷路。走進工業園區、走進機關學校食堂,走進商超,宣傳消費扶貧的公益理念,搭建消費扶貧平臺。進機關,與縣政府機關食堂和鄉機關食堂對接,提供時令果蔬;進學校,成功對接流芳中學和流芳小學,保障蔬菜供給;進企業,與九江富達實業有限公司、江西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太子歲公司、江西銘鉉集團食堂成功對接,簽訂了供貨合同;進商超,與湖口縣鵬泰超市對接,達成供貨協議。
??他們都有脫貧致富信心
??在流芳鄉“兩業”扶貧產業園,紅山村貧困戶段干林,種植1畝辣椒,每天可采摘辣椒100余斤;青年村穆賣生、龔艷昌、趙建初等17戶貧困戶種植的辣椒也大量面市,目前市場批發價格在3元/公斤左右,毎天收入200余元;貧困戶周和圓,種植豆角和苦瓜3畝,目前苦瓜已經上市,預計這一季可增收收入1.2萬元。“有了政府和社會的支持,蔬菜銷路不愁了,日子真的好起來了。”周和圓對脫貧致富充滿了信心。
??構筑消費扶貧共同體,形成眾人拾柴之合力,該鄉兩業扶貧產業園通過銷售扶貧帶動產業扶貧,預計年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幫助貧困戶戶均增收7000元,促進貧困戶、村集體經濟雙豐收。看到滿載蔬菜的貨車從基地開出,流芳鄉扶貧辦主任賴海燕心情十分舒坦,“兩業”扶貧產業園通過產銷對接,消費扶貧,打通產業扶貧*后一公里,蔬菜不再是嫁不出去的姑娘了。作者:余春泉 吳業園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