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國產大豆今年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 2020年將達到1.4億畝。
??我國采取政策、科技、投入等綜合措施振興國產大豆,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
??振興國產大豆產業,必須培育壯大一批國產大豆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大豆加工企業與大豆主產縣簽訂生產訂單。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大豆需求快速增加,國內產需缺口不斷擴大。為了積*應對復雜國際貿易環境,我國采取政策、科技、投入等綜合措施振興國產大豆,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提升國產大豆自給水平。
??東北大豆產區、黃淮海產區和長江流域產區是我國大豆傳統種植區域。根據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的《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今年我國將擴大東北、黃淮海和西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力爭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大豆自給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2022年達到1.5億畝。在大豆振興計劃等政策支持下,預計今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連續4年增加。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9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為1.3275億畝,同比增長5.4%,其中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為5730萬畝,同比增長7.0%。
??提高大豆單產水平和品質,是提高農民種植收益從而調動農民種植大豆積*性的根本舉措。根據我國大豆振興計劃,到2020年,全國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52 0173 3840公斤,到2022年,全國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40公斤,逐步縮小與世界大豆主產國的單產差距。到2020年,我國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力爭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專家認為,要加快推廣具有苗頭性的高產優質品種,集成配套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同時加快生物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提升大豆良種繁育能力,釋放大豆良種的增產潛能。
??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國還可以利用成熟的糧豆間作套種技術提高大豆產量。據一位權威專家估算,我國每年玉米種植面積6億多畝,如果全國三分之一玉米地實行糧豆套種,一畝地多產250斤大豆,全國每年大豆產量就會增加500億斤,相當于2500萬噸。吉林省公主嶺市山前村萬欣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薛耀輝說,多年來當地探索玉米大豆間作套種技術,在不影響玉米產量的前提下,還能增加大豆產量,大豆根瘤菌還能養護耕地,一舉多得。
??大豆生產者補貼和輪作補助等手段,有助于調動農民擴種大豆積*性。山東禹王蛋白公司總經理李順秀認為,應該統籌用好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合理確定玉米大豆補貼標準,完善輪作休耕補助政策,平衡作物間比較收益。同時,在黃淮海地區和長江流域也應該實行大豆種植補貼和輪作補貼,確保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
??“應該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和生產實際,形成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的格局。”李順秀說,適應居民飲食消費習慣,發揮我國優質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優勢,可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國家亟待加大對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培育的補貼力度,強化農業部門、農科院、重點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對高蛋白大豆良種的培育,研發出適應不同積溫帶、產量高、不炸莢、抗倒伏、蛋白質高的優質大豆品種。
??“賣豆難”是我國豆農經常面臨的一個困境。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是實現國產大豆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大豆產業已經形成了油脂、蛋白、食品加工大豆加工體系,但大部分國產大豆加工企業小、散、弱,處于虧損或者虧損邊緣,經營異常艱難,沒有能力對國產大豆起到支撐作用。李順秀認為,要振興國產大豆產業,必須培育壯大一批國產大豆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大豆加工企業與大豆主產縣簽訂生產訂單,根據企業要求,推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促進產銷銜接,實現優質優價,從根本上解決大豆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