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清明時節,杭州各大公墓俱是掃墓人。
帶著兒女,捧著鮮花,裝著食品,人們祭掃先人,寄托哀思。
快節奏的現代城市生活一點點蠶食著傳統民俗,真要細問清明祭掃的規矩,許多年輕人已經答不上來。
那么,老底子的杭州人是怎么過清明節的?清明祭掃,有什么講究的地方?讓民俗專家和老杭州,給你講講其中的門道。
親人新逝
頭三年清明必須“正日子”上墳
老杭州宋阿姨說,講究可多了,小年輕是不大弄得清楚了。
杭州人清明掃墓一般不叫掃墓,叫“上墳”。
如果親人新逝,*前頭三個清明節和冬至都要“上新墳”,必須是“正日子”上墳,不然,有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太知曉禮節。
三年過后,叫做“上老墳”,清明一般都要上墳,冬至則不一定需要,上墳的時間也被放寬為清明節的“前三天、后四天”。
一般上墳時,先擺好菜肴,倒好黃酒,黃酒**次不倒滿,因為祭祀中間,還要加酒,表示對祖先的尊重。然后點蠟燭,焚香(一人三支,沒到場的晚輩,一般也由親人代燒香),燒紙錢。
祭畢祖先,有時,親人們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
不能只帶清明團子和水果
*好有親手烹制的菜肴
宋阿姨說,大多數杭州人,生前身后都講究一日三餐的菜肴口味,認為一頓好菜好飯是莫大的解壓和享受。因此,如果晚輩給長輩上墳,只帶了清明團子、水果等等,那么不免被視為簡陋。
一般認真隆重的人家,是要帶親手烹制的菜肴的。比如鹵鴨、紅燒雞爪、煎鯽魚、走油肉、白斬雞……如果一戶人家有5個子女,他們大都會提前3天商量好,一人準備一兩只菜肴帶上墳頭。咸鴨蛋也是很重要的祭祀菜肴,很多杭州人認為,這道菜是清明祭祀的必備菜肴。
當然,青團子對杭州人來說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如果沒有帶青團子去上墳,那簡直就像沒上過墳;如果春天沒有吃過江南春糕團店(20年前,這家店曾經在葵巷一帶,住得很遠的市民都會專門跑去購買)的青團子,那簡直就像從冬天直接跳到了夏天。
祭拜結束
小輩們可以把祭品吃掉
本報資深記者朱成方,作為一個老底子的杭州人,他對清明的習俗非常了解。他證實了宋阿姨說的“頭三年清明要正日子上墳”的說法:家里長輩去世的頭三年,都要在正清明這**去上墳。
祭品,要帶上去世的老人愛吃的菜。祭拜的儀式要先點蠟燭,再點香,然后按照輩分,從長輩到小輩依次祭拜,邊祭拜邊默念祝詞。
祭拜結束后,小輩們要把祭品吃掉。老話說,吃了祭品,小輩們的身體會更好。“不過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環保意識吧,不能浪費糧食。”朱成方說。
另外,墳上的字跡可能因為風吹雨打而斑駁了,小輩們可以用金粉或紅漆把字重新描一下。以前還要往墳頭上加土,大多是兒子或者孫子,鏟些土加上去,然后把紙幡插在墳上,把墳周圍的雜草拔除,說明這個墳是有主的。
清明前**
楊柳要插在門上或頭上
民俗專家丁云川,也補充了許多過去杭州人的清明節習俗,有些習俗延續到現在,有些已經漸漸消失了。
丁云川說,明清時,清明節的習俗很多,因為清明節和寒食節連在一起,所以那時清明三天家家戶戶都不燒飯,吃一些清明團子。明代時,在半山有個“半山娘娘廟”,很多文人墨客都會在清明節參加“半山香會”,吟詩作對。現在半山娘娘廟已經修復了,但是“半山香會”已經沒了。那時文人都是坐船去參加香會,一路上的美景很多,所以會有一些美妙的詩詞歌賦流傳下來。
明清時期,錢塘門外還會擺一個“厲壇”,祭祀那些已經沒有后代的孤墳,還有到吳山上“迎神”的活動。那時清明節也是“鬼節”,在清明節前**,家家戶戶把楊柳插在門上或者婦女的發髻上,小孩子們則把楊柳變成頭環戴在頭上,有種說法流傳下來叫“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這些都是南宋以后流傳下來的習俗,到現在逐漸都消失了。
而對于頭三年祭拜親人的家庭來說,都要在正清明這**拜祭,要請“土地人馬”、紙元寶、銀錠等,用簪盒裝上菜、清明團子等祭品祭拜,那時菜比較多,多的有十幾盆菜,現在因為墓地面積小了,擺不下,菜的數量也減少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