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北京清明節吃什么?
冬至之后的第105天就是寒食節,一般跟清明節相差一兩天,因為相近,人們常把這兩個節日看做是一個,講究吃寒食,而這個習俗也是來源于介子推的傳說。介子推母子是被燒死在綿山之上,因此在這**人們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傳統的“寒食節”又稱“換火節”,說的是家家戶戶燒了一冬的爐膛,開春后要滅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一兩日,只能吃涼食了。因此舊時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節的前**準備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絕。
所謂“寒食十三絕”其實是清朝時睿親王府家清明節上墳祭祀的時候,在朝陽門外一家餑餑鋪訂購的食品,在祭祀時擺成了階梯狀的十三層,為“十三階”。這個做法后來傳到海淀的八旗營房,被叫成了“十三絕”,滿族八旗營房的人們就用13種普通小吃組成“十三絕”。
寒食十三絕是什么?有一種說法,“寒食十三絕”具體包括:蹄燒餅、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另版“寒食十三絕”:奶油炸糕、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面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
北京清明節吃什么?下面小編為您一一介紹寒食十三絕。
1、姜絲排叉
姜絲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京味兒十足的北京小吃。雖然是道“北京名吃”,但自己在家做起來一點也不難。只需先用鮮姜泡水,再用生姜水和成面團,后搟成均勻光滑的薄片,然后在薄片上撒上淀粉面,疊起合成長條后,用刀切成約寬為2厘米、長5厘米的排叉條,將兩小片疊到一起,中間順切三刀,散開成單片套翻在一起,用溫油小火炸好。下一步將炸好的排叉過蜜,用生姜水熬開后撈出姜絲,放入白糖,開鍋后放飴糖,繼續熬開后移小火上,將炸得的排叉入姜絲熬出的姜糖稀中迅速過蜜,控干放涼即可。
2、馬蹄燒餅
老北京有句俗語“東一伙子,西一伙子,早點就吃馬蹄燒餅夾果子”,就說的是馬蹄燒餅。制作馬蹄燒餅用的是一個長方形的磚砌吊爐,下面是煤火,上面正面開有洞口,爐頂上帶有幾個馬蹄凹圓形的印模子。烙制燒餅時,將已在案板上和好的半發面的小餅粘上些芝麻,再刷一層油和糖水,再往爐頂上的模子里一貼,小餅即成馬蹄形了。烤熟后,外焦而中空,掰開正好夾進去一個油炸鬼,吃起來香酥甜美,十分可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