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關于“中國反食品添加劑聯盟”的報道近日引發廣泛關注。聯盟提出的“食品行業應杜絕食品添加劑”等觀點,遭到行業和學術界的集體反對。昨天(24號)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提出,“反食品添加劑”屬于錯誤認知,容易混淆視聽,嚴重影響了我國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北京食品安全政策與戰略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白軍飛告訴記者,添加劑對于食品行業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該符合規定。所以討論的重點應該是如何規范使用,而不是能不能用的問題。”
數據顯示,目前世界各國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總數達到1.4萬種以上,其中直接使用的約有4000種,間接使用的約有1萬種,常用的有600種左右。“*常見的比如說鹵水點豆腐,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硫酸鈣,屬于食品添加劑中的凝固劑。如果不用這個,我們可能就無法制作豆腐。”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王蓓舉例說。
王蓓認為,食品添加劑不同于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違法添加物,是現代食品工業繁榮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工業,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食品安全。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王蓓說。
(圖片與文章無關)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孫君茂用“躲不開”、“愛不夠”來形容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躲不開,是因為食品添加劑的必要性。沒有添加劑,食品工業尤其是很多保鮮無法保障。而愛不夠,則是因為添加劑對于食品品質安全的提升。”他也建議,反食品添加劑“更應該改為”反食品添加劑濫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此前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全國共完成并公布152 0173 3840萬批次食品的樣品監督抽檢結果,總體合格率為97.6%。其中糧食加工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合格率都高于總體合格率。“食品抽檢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包括標簽標識的規范、包裝材料的選擇、有效成分是否達標等,食品不安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工程師陳淑敏結合抽檢數據強調,“因此,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目前我國食品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監管也越來越透明,食品安全風險得到了十分有效控制。”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認為,對食品安全的錯誤認知已經成為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一個新痛點,建議要加大科技投入,使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劑標準的建立更具科學依據。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消費者信心摧毀容易恢復難。治理食品安全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形成更加科學高效的監管體系,也需要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認知的不斷提升。”白軍飛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