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有媒體報道,2017年中國進口牛油果3.2萬噸,而在2011年,牛油果在中國的進口量只有31.8噸。可以說,這幾年牛油果在中國市場上經歷了一次“爆發”。即便人們不知道具體的進口數字,也能切身感受到這種異域水果的走紅,毋庸置疑,牛油果正在成為中國下一個蔬果熱點。
??那么,牛油果究竟有什么樣的吸引力?它在中國是怎么火起來的?其銷量暴增的背后又傳遞著國人怎樣的消費觀念呢?
??給鱷梨起了一個新名字
??和“健康低脂生活”掛鉤的食物通常不會給人留下好吃的印象,比如水煮雞胸肉、苦瓜汁,或者傳說中味同嚼蠟的牛油果……然而,這些指向“健康輕生活”的食品卻總能贏得年輕一代的青睞:“我們買不起房子,是因為我們把錢都花在了拿鐵和牛油果吐司上了。”
??《科學美國人》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講述牛油果在美國的營銷故事。
??20世紀初,牛油果在美國并不流行,當時它還叫“鱷梨”。因為它們形狀像梨,而坑洼的黃褐色外表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沼澤地里的鱷魚。
??當時,牛油果的營銷策略的確有問題。**,這個名字不太好聽。更重要的是,經銷商們“貴族化”了這種水果,試圖將其作為奢侈品在美國銷售,潛在消費者因此流失。
??認清現狀后,加州牛油果種植者協會給牛油果取了一個新名字:“avocado”。據改名者說,這個名字是為了使牛油果顯得更有異域風情,讓消費者認為這個水果是十分特別的。此后,一切都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有**,營養專家們開始推廣低脂肪飲食的概念。牛油果因為富含脂肪酸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中“躺槍”,陷入了一片爭議。即使到了上世紀90年代,牛油果的銷量仍然落后,甚至還有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如何吃這種水果。
??終于,種植者們決心在營銷上下功夫。他們雇用了公關公司并對它們委以重任,希望讓牛油果成為美國人的日常消費品。
??美國人都記得,一個打扮成牛油果、開牛油果色的馬自達、提著一籃牛油果的人,于152 0173 3840年的一個早晨,在脫口秀主持人的帶領下“突襲”了一位獨居的老太太。節目中,他們給老太太做了一頓“加州牛油果煎餅”早餐,還送了她一張牛油果面膜,并咧著大嘴笑著說:“您好,親愛的太太,讓我們享受牛油果吧!”
??牛油果與超級碗(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的年度**賽)的捆綁營銷更是讓它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牛油果醬成了超級碗的必備“伴侶”,牛油果也成了美國人的必需品。
??需求量的不斷增加,讓美國政府在1997年取消了當年對牛油果的進口禁令。當年的鱷梨終于“沉冤得雪”,成功上位,變成了超市里*熱門的水果之一。
??從“手雷”到“網紅水果”
??“這是一顆手雷嗎?”對于消費者的提問,牛油果銷售員哭笑不得。這是2005年,墨西哥牛油果進入中國市場的**年。中國沒有種植和食用牛油果的歷史,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之后幾年,牛油果在中國市場不成規模,推廣松散,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統一:鱷梨、油梨、樟梨……面對這種“外表皺巴巴,切開油膩膩”的水果,中國消費者一頭霧水。
??轉折發生在2014年。北美、歐洲、日本等牛油果主要消費市場增長日漸遲緩,世界各大牛油果商決心將戰場轉向中國。經過近10年的“水土不服”,讓這些人意識到——牛油果要征服中國市場,必須先找一批“說客”:一個由水果零售商、營養專家、媒體組成的傳播矩陣。
??零售商被當作**塊敲門磚。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擁有1400多家門店的水果連鎖店百果園,在每個店面門口單獨設置展位,提供牛油果食用指南和免費樣品。這個小改變,竟讓百果園單店牛油果日均銷量從0.7個增至35個。
??更接地氣的推廣活動也在其他牛油果銷售端口依次鋪開——深圳社區超市里,打著“低價”“降血壓血脂”“防癌”招牌的牛油果海報引人矚目;哈爾濱大型百貨商場中,手握牛油果、熱情洋溢的墨西哥女郎讓人駐足;水果電商的首頁界面上,*簡風格的餐盤中,牛油果成了**食材……
??與此同時,生產商把一批牛油果送往營養鑒定機構。經檢測,牛油果不但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還富含膳食纖維和鉀,而這三樣營養物質,恰好是中國人飲食結構中所欠缺的。由于這些元素具有減肥、改善哮喘、提供葉酸等功效,一些營養師更把牛油果稱作“新水果之王”。
??*后,在媒體傳播中,牛油果商們則是秋葵經驗的成功復制者——2014年初,秋葵作為進口冷門蔬菜,憑借一批“養生體”文章快速走紅。牛油果商們對標秋葵,以“**一個牛油果,疾病遠離我”為主題,也打造了一批“網紅體”文章。這些文章迅速在朋友圈鋪開,均是10萬加的點擊量。由此,中國消費者對牛油果有了*樸實的印象:“健康營養”。
??中國人的“餐桌新寵”
??牛油果在中國不僅走紅,它的流行維度還從營養價值拓展到了生活品質;它不僅代表健康,還與時尚、幸福感這些詞匯相聯結,社交價值由此大增。有媒體曾為它的消費群體戲謔定位——“中產階級,具備常年食用牛油果的經濟實力,家中常備半個牛油果”。
??相關數據顯示,直至2016年,中國市場上的牛油果依然是****進口,來自墨西哥、秘魯和智利等國家。
??“中國對所有蔬果來說都是一個有意思的市場。”秘魯牛油果種植者協會的總經理阿圖羅·梅迪納曾表示,“如果有1%的中國人愿意消費我們的牛油果,對我們來說便是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2005年,墨西哥牛油果**個進入中國市場。一開始,墨西哥牛油果企業建議中國消費者“直接生吃”,以享受“濃郁可口的奶香味”,結果大多數消費者都無法接受生吃的厚重感。當時*受歡迎的進口水果是美國甜橙和新西蘭奇異果,它們色彩鮮艷、口感鮮甜、水分充足,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高昂的價格也是牛油果*初被拒絕在市場之外的主要原因。曾經,中國進口牛油果的總稅率接近40%,而進口水果的平均關稅僅10%。此外,還有昂貴的運輸和保鮮成本。2005年,牛油果只能在上海的高檔商場買到,80元人民幣一斤。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大開,牛油果卻也要賣到20多元一只。那時,牛油果的受眾大多是在華生活的外國人。
??2014年,經過4年的漫長商務談判之后,智利拿到向中國出口牛油果的準入證。第二年,秘魯牛油果進入中國市場。秘魯與智利都和中國簽署了關稅自貿協定,享受牛油果出口中國零關稅的優惠。2016年,中國進口墨西哥牛油果的關稅下降至10%。加上市場供應量充足,牛油果在中國的價格逐漸下降,成為普通人可以接受的水果。
??今天,在中國的城市里,按照不同品相,通常5元至15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一只牛油果。牛油果也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餐桌新寵”。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