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針對近日網絡上流傳的“喝牛奶可致癌”等說法,國內外有關部門和專家接受了人民日報采訪。專家表示,每日攝入相當于牛奶240克的乳制品不會顯著增加或降低癌癥的風險。
【回應】 我國推薦每日飲奶300毫升,為世界平均水平,實際飲奶量只有20毫升
多喝牛奶會
引發慢性病嗎?
有媒體報道,多喝牛奶會造成慢性病(如多發性硬化病、高血壓等)發病率上升,其中一個依據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現為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等進行了慢性病和飲食調查,康奈爾大學的坎貝爾教授據此寫成《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提出“西方飲食結構中牛奶攝入過度有害”的觀點。
據介紹,該項研究是對我國60余個縣的慢性病發生、居民膳食、營養素攝入情況和血液、尿樣等所做的調查。作為調查的組織者、《中國健康調查報告》首版作序者,陳君石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調查的內容與這一科普書的關系甚少,更與“牛奶致癌”無關。項目真正的學術報告已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美國人膳食中約70%的蛋白質是動物性蛋白質,至少有一半來自奶和奶制品。歐美國家的一些人過多地喝牛奶或攝取大量乳制品,會引發一些健康問題。但把牛奶當水喝在中國人當中很少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院士說,對普通人來說,*關鍵的原則仍是平衡膳食。飲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應選擇低脂、脫脂奶。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日飲奶量為300毫升,是世界平均水平,遠低于美國等國家。而實際上,據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介紹,中國營養學會近20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人均日飲奶量只有44毫升,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0毫升左右。
牛奶中的IGF-1會致癌嗎?
網文稱,“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導致前列腺癌、乳腺癌”。
IGF-1是什么物質?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乳品標準委員會副主任楊月欣教授告訴記者,IGF-1的全稱是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對人體而言,其在血糖控制、生長發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種蛋白質多肽。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IGF-1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樣蛋白質,廣泛存在于各種組織和液體里,包括人體的母乳。一般飲用的情況下,牛奶中的IGF-1不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記者在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官網看到,該機構的*新審查報告回應稱: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因素。人體本身含有IGF-1,一名成年人每日體內的生成量為1000萬納克。據測定,人奶中的IGF-1含量為13至40納克/毫升,市場上的牛奶樣本IGF-1含量約2.45納克/毫升。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的結論也基本與此相同。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告訴記者,在多項研究當中,*低組的乳制品攝入量為每日240克(以牛奶計)以下,*高組的每日攝入量超過700克,從研究數據看,每日攝入相當于牛奶240克的乳制品不會顯著增加或降低癌癥的風險。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學系教授余海虎介紹,每天喝牛奶的人,血清內IGF-1含量會比平常人稍多。不過,對于IGF-1是否直接致癌,余海虎說,學術界沒有共識,目前也沒有權威論證證明IGF-1是有害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對152 0173 3840個國家及地區的調查顯示,在畜牧業發達的蒙古國,其前列腺癌、乳腺癌發病率為2.4/10萬和8/10萬,是發病率*低的國家之一。
2009年,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總結近10年研究,發布了食物、營養與癌癥預防領域*權威的信息,該報告由23個來自不同國家的權威專家,對全世界范圍內的科學研究進行評議后完成。報告認為:牛奶降低結腸癌證據充分;降低膀胱癌證據不足;乳酪對促進結腸癌發生證據有限;奶油與促進肺癌增加證據不足;奶和奶制品與提高前列腺癌發生危險的證據不足。
【回應】 牛奶中的含量遠少于人體自身產生的量,沒有權威論證認為其致癌
酪蛋白會導致乳腺癌嗎?
有網文稱,牛奶中的酪蛋白會導致乳腺癌,加速癌細胞擴散。
據介紹,酪蛋白廣泛分布在天然乳類中。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組成,酪蛋白占80%以上,酪蛋白分子量大,是攜帶礦物質的載體,如酪蛋白磷酸肽就是其水解產物,能促進鈣等礦物質吸收利用。100克牛奶中約含3克蛋白質,一斤牛奶約含15克,而我國每人每天從一日三餐平均攝取的蛋白質有70克,酪蛋白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網友所說的“酪蛋白致癌”依據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大鼠被給予致癌物黃曲霉素的同時,分別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結果顯示酪蛋白相對更易促進黃曲霉素誘發癌癥。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院士表示,一些媒體報道未完整呈現上述動物實驗,完全沒有提及黃曲霉素這一致癌物。陳君石指出:“假如沒有致癌物,無論是酪蛋白還是大豆蛋白都不會引起大鼠發生癌癥。”
楊月欣表示,黃曲霉素本來就是致癌物質,這一實驗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結論。
范志紅認為,實驗當中,酪蛋白用量非常大,日常喝牛奶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類推奶類的促癌效果。
據介紹,從1993年至2008年,國際上發表了12項關于牛奶及奶制品與人體癌癥關系的研究,涵蓋英國、美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等多國,隨訪人數*高達30余萬人,隨訪時間*長達65年。楊月欣表示,“通過這些研究可以得出結論,牛奶及奶制品的攝入與乳腺癌無關。”
【回應】 酪蛋白廣泛分布在天然乳類中,實驗和研究表明牛奶與乳腺癌無關
有網帖提出,海帶、蝦皮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十幾倍,許多蔬菜鈣含量也高于牛奶。也有網友稱,喝牛奶會導致人體偏酸性,鈣元素會從骨頭里溶出來,導致鈣流失。
美國食品安全技術協會**會員、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王澤斌對記者說,牛奶的確不是含鈣*豐富的食物,它的優勢在于其中的鈣很容易被吸收,而一些植物性食物中的鈣會受到植酸、草酸等成分的影響而吸收困難。同時,人體有非常精密的酸堿調節系統,吃什么食物就改變人體酸堿性的說法并不科學。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學系教授余海虎說,牛奶含有人體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所必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等,但這些成分也可從其他食物中獲取,牛奶*重要的價值在于其營養幾乎全部可被人體消化吸收,故被稱為完全營養食物。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說,各國營養學家均同意,奶類是鈣、維生素A、維生素B族等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在我國兒童少年和中老年婦女當中所做的研究表明,增加奶類攝入對于身高增長和骨質密度的保持是有益的。我國的膳食結構中,鈣攝入普遍不足;歐美國家鈣攝入量高,蔬果豆類則相對不足。健康飲食的關鍵在于恰當地平衡各類食物,而不是妖魔化某一類食物,神化另一類食物。
【回應】 牛奶不是含鈣*豐富的食物,但營養成分易被吸收
牛奶營養價值被夸大了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