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日記者獲悉,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技術措施中心主任夏友富教授和他的同事剛剛完成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從152 0173 3840年、1999年以來,中國從國外進口的轉基因作物及其初級加工品數量迅猛上升。據估算,中國轉基因農產品進口量由1996年的8萬噸猛增到1999年的283萬噸,增長了35倍。夏教授指出,盡管目前沒有可靠證據證明轉基因作物就是危害人類和環境安全的“洪水猛獸”, 但針對目前大量轉基因作物進口中國的局面,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法規,健全對進口轉基因作物的檢測和監控程序,防患于未然。
■轉基因作物進口量三年猛增上百倍,從美國進口*多
夏教授介紹說,近年來,由于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對轉基因食品實行標識制度,一些轉基因種植大國正在尋找新的出口市場,正是由于這些原因,造成中國從轉基因作物種植大國進口的大豆、油菜籽等主要農作物及初級加工品的進口量持續上升。數據顯示,1999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作物為138.68萬噸,占49%;1999年從阿根廷進口的轉基因作物則比1996年增長238倍,占中國當年全部轉基因作物進口量的30%。另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是我國的主要進口國。
■轉基因產品實際進口量只多不少
夏教授認為:“目前歐盟對轉基因作物及其進口采取嚴厲的管制措施,日本也要求貼上專門標識,這些國家轉基因產品銷路受到嚴重影響,轉基因產品流到其他國家的比例勢必會升高。”
“盡管我國暫時還沒有明確要求進口的轉基因產品加貼標識,也沒有對其進行全面檢測檢驗,難以統計轉基因產品進口的實際數量,但目前我國所作的一些檢測結果表明,來自轉基因生產國的大豆、油菜籽等大多數都是轉基因產品。因此,轉基因產品實際進口量將大大超出前述數據。”夏教授說。
■“轉基因作物是天使還是魔鬼”尚無定論
近年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在世界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抗病毒的轉基因植物在殺滅目標害蟲和病菌的同時,必然會對環境中的其他生物產生毒害作用,而且還會通過食物鏈和能量流動的方式影響到其他生物,其中包括有益的昆蟲、鳥類、哺乳動物和微生物等。
據報道,喂食GMO(轉基因食品)玉米后,益蟲綠草鈴的死亡率高達62%,成蟲時間慢3天;喂飼GMO馬鈴薯蚜蟲后,天敵瓢蟲死亡較早,生殖率降低38%,不能孵化率高出3倍。這種現象表明,轉基因技術確實會對非目標性昆蟲產生不利影響。此研究結果引起強烈反響,從而導致歐盟取消美國GMO玉米進口許可。
但這些結果引起很大爭論,另一些科學家認為,目前還拿不出可靠的證據來證明轉基因作物的危害性,而在爭論聲中,轉基因作物卻以高產量、低成本、抗病蟲性好而備受關注。
■將轉基因作物“貼上標簽”,讓消費者擁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去年1月28日,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組織下,經過艱苦談判,國際社會達成《生物安全議定書》。中國和100多個國家簽署了這一議定書。夏教授認為,我國應根據《生物安全議定書》的要求,加強對轉基因產品進口的管理。
據悉,目前,我國有關部門正在今年6月份出臺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框架下,研討有關針對轉基因產品的具體對策。夏教授指出,盡管目前沒有可靠證據證明轉基因作物就是危害人類和環境安全的“洪水猛獸”, 但針對目前大量轉基因作物進口中國的局面,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法規,要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環境容量,加強對于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的風險評估力度,要建立健全對進口轉基因作物的檢測和監控程序,防患于未然。(曾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