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紡織產業是南通市的傳統支柱產業,迄今已走過百余年。雖然目前全市有超千家規模以上的重點紡織企業,但也逐漸暴露出產業鏈不完整、產業集聚度不高、創新研發能力不強等短板。
百年傳統產業,如何才能煥發新的活力?19日市政協經濟界“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舉行的“加快特色園區發展,促進紡織產業
補鏈強鏈綠色發展
機器染整歷史悠久,曾在我市紡織產業中參與“三分天下”。市
隨著時代發展,染整板塊卻逐漸成為我市高端紡織產業的一塊短板。很長一段時間里,提到“印染”,人們都會把它和“污染”畫上等號。因
“包括印染在內的染整加工,是紡織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產品附加值提升空間較大的生產環節。”市政協委員、南通職業大學自動化技術研究所所長葛維軍認為,即便當下面臨發展瓶頸,仍不該放棄,要助推染整業發展,重振南通輕紡雄風。
紡織
省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季紅星表示,除了行使監管職能,生態環境部門還將優化服務,簡化項目環評流程,依托大數據平臺開展非接觸式監管,建立民營企業環保服務站,以更多實際舉措服務高端紡織業發展。
打造園區集群發展
家紡產業是我市高端紡織產業的優勢板塊,連續多年銷售超千億。同時,海門疊石橋、通州志浩兩大市場也存在高附加值品牌少、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
今年2月底,經省政府批復,兩大市場所在的江蘇海門工業園區更名為江蘇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產業園區。根據《南通市家紡市場協同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更名后的園區將進一步提升家紡
以園區為載體,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不僅僅是江蘇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產業園區,今年3月印發的《2020年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分解》明確,要“推進洋口港、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建設”。
“建設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南通必須拿出蘇州速度。”市政協委員、市紡織工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金鑫認為,集群發展,重在企業引入,園區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應該優先引進本土企業,如前期停工或搬出主城區的
借助園區這個平臺,企業可以得到什么?科德寶寶翎襯布(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說,企業需要更完善的產業配套。他曾做過調研,好的產業配套包括運輸、采購、技術平臺等,可為企業節約20%-30%的成本。
江蘇斯得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認為,園區應該真正承擔起公共服務的職能。“從紡紗、制造到印染,企業研發中需要有中小型實驗設備,但現在很多中小企業只能用生產型的設備做實驗。”他建議園區對大型企業、高校、專業檢測機構的設備進行調研梳理,對標其他紡織名市、名企,打造資源共享平臺。
修煉內功自主創新
具有近20年復合面料、襯布研發生產經驗的江蘇海盟實業有限公司,擁有多家世界排名靠前的國外客戶。新冠肺炎疫情,為企業帶來致命一擊:企業的外貿訂單一度降到了零。但企業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迅速捕捉商機,轉產隔離衣。通過研究一百余種面料、測試數據五百多組,*終研發出的產品所有指標均遠超國標。
總結
然而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紡織企業都有人才儲備和技術儲備的自覺。當前,全市紡織企業中僅有1家具備***企業技術中心,與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緊密合作關系的僅限于少部分骨干龍頭企業。“以后的競爭,都在高端產品上。”市政協委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秦華說,這就需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當前,紡織行業存在用工不足的問題。對此,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有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
就解決用工問題,市政協委員、南通金秋彈性織物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平建議,加大投入教育資源,增加接納能力,去掉非必要門檻,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增加南通的吸引力。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企業。”南通海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平希望政府牽頭進行技術、知識等方面的對接和指引,“手把手”幫助企業實現技術、自主研發、戰略管理等全方位升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