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3月22日,南京某商場女裝店內一家三口正戴著口罩購物,店內顧客寥寥 江蘇經濟報記者曾偉 攝
一般情況下,春節過后的二三月,是大多數服裝行業從業者眼中生產和銷售的“黃金時期”。然而,今年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者們的換裝意愿并沒有伴隨氣溫的逐漸攀高而有所恢復,整個服裝行業從制造到銷售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不過,記者近日從實地采訪中發現,隨著我國經濟活力的迅速恢復,服裝行業的“至暗時刻”或已過去,一些**“蘇醒”的服裝相關企業紛紛采取措施盡可能地增效止損。
后疫情時代,一場新的“行業
庫存積壓,轉型線上加快回籠資金
“你來我樓上的倉庫看看,庫存貨物堆得滿滿當當的。按理說現在春裝早就應該上市了,可我現在的冬裝還沒賣出去多少,我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在南京市溧水區一家品牌女裝店里,店老板王春向記者訴起了苦。
王春告訴記者,她做女裝生意接近二十年,在當地女裝圈子里也算是小有名氣,但這次疫情給她這位服裝行業的“資深玩家”上了生動的一課。根據業內經驗,春節前后的一段時間里都是女裝銷售旺季,大多數店鋪都會在拋售冬裝庫存的同時上新**批春裝。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冬裝大面積滯銷。由于女裝款式更新速度很快,一旦跟不上
“3月以來生意恢復了一些,但整個2月份幾乎沒開幾單,基本都是熟客生意,之前也沒想要布局線上,現在看來不上也不行了。”王春苦笑著說。
與王春相比,常熟服裝城里的經營戶陸慧華已經下定決心試水線上銷售。3月16日下午,她所創辦的服裝時尚生活館開始了**次直播賣貨。“開播僅一小時,觀看人數就達到了400多人,成交訂單也有十幾單。”陸慧華說,“早在兩年前,店鋪就嘗試與網紅主播合作,也有過開設直播機構的想法,這次才真正把直播運轉起來,化危為‘機’。”
“未來將與更多線上平臺合作,持續引導商戶轉型直播,幫助商戶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從而進一步助力服裝城
訂單銳減,專業化生產成為“良方”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在參與調研的服裝企業中,有93.3%的服裝企業已經復工,復工人數占正常生產情況下用工人數的80.1%,產能逐步得到恢復。但是,46.0%的調查企業反映,由于市場需求低迷、訂單取消或減少等原因導致壓力巨大,國內訂單大幅減少的同時,由于國外疫情影響
“之前是整天擔憂何時能夠復工,現在復工了,但一系列的后續問題接踵而至。”蘇州市吳江區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工廠的產能已經恢復到過去的百分之七八十,但是訂單量卻比往年下降了三分之二。“近期國外疫情突然大面積暴發,導致很多境外客戶都削減了訂單量。”他說。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服裝制造是傳統
“以后大部分中小服裝制造企業很可能會圍繞一小部分行業龍頭去展開更深層地專業化生產,通過形成
風險疊加,全產業鏈亟需注入“強心劑”
對于絕大多數傳統服裝行業從業者來說,過去那個選中好地段、鋪上貨就能“躺賺”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根據企查查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今年元旦以來全國共有48916家服裝相關企業注銷或者吊銷;此外,2019年約有86.98萬家服裝類企業注銷,成為近20年來注銷量*高的年份。
“到了2020年,如果想繼續靠實體賺錢,你不單要會‘線下’,還要會‘線上’,更要會搞裂變增長和IP打造。”國內某
江蘇省
沈建民還建議,主管部門應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周轉壓力,并通過減稅降費等措施減輕企業負擔,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有序進行。此外,還需加快研究部署啟動內需消費、穩定出口產品競爭力的政策預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