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當前,正值夏蠶收購秋蠶飼養的關鍵時刻。近日,記者在黔江區太*鄉蠶繭收購站里看到,蠶農們通過三輪車、土家背簍將白花花的蠶繭,運輸到蠶繭收購站進行售賣,當滿臉汗珠的蠶農們領到“蠶錢”的一剎那,他們幸福地笑了。
蠶桑是黔江區“三大”(烤煙、蠶桑、生豬)農業支柱產業之一,2020年4月14日,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復認定為“重慶黔江國家蠶桑生物產業基地”,是目前國內**的蠶桑生物產業基地。“黔江蠶桑繭”7月被評為重慶市特色農產品優勢生產區。
綠了青山,富了百姓。近年來,黔江區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蠶桑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加快優質高效蠶桑基地建設,做大做強繭
基地建設全市**
盛夏時節,金溪鎮滿山遍野的桑林綠意盎然。在長春村虎山蠶桑基地扶貧車間里,工人們正把新采的桑葉灑向蠶床喂養蠶子。作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金溪鎮,從2018年開始,把蠶桑產業作為扶貧**支柱產業來抓,全鎮現有桑園達到1萬畝。
2019年,金溪鎮有8個村、36個組152 0173 3840戶養蠶,產值達到392.91萬元。其中7個村、17個組、40戶貧困戶養蠶,產繭253.4擔,產值45.709萬元,實現戶均增收1.14萬元。
黔江是遠近有名的蠶桑生產基地。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搶抓機遇,將蠶桑列為全區“三大”農業骨干產業發展,桑園面積從原來零星的2萬株左右發展到21個鄉鎮、135個村、5500余戶建標準桑園8.3萬畝;小蠶共育室267個,室外養蠶大棚逾2.5萬個;蠶繭產量由2000年的1800余擔到2019年的6萬擔,增長32.3倍;蠶農綜合收入達2億元,蠶繭產量連續9年位居全市**,獲得有機桑樹種植基地、有機蠶繭養殖基地認證;絲綢工業從無到有,形成較完整的絲紡產業鏈,主要產品包括
全產業鏈條融合發展
8月2日,正陽工業園區內的花神絲綢公司車間里機器轟鳴,女工們有條不紊地在車間里并絲、絡絲;而在花神絲綢公司北邊的雙河絲綢公司里,工人們正在卡車上下繭,倉庫里則堆滿了新收購的蠶繭,蔚為壯觀。
2005年以來,從浙江、山東等地招商組建基地龍頭企業2家,4家企業入駐浙江桐鄉絲綢工業園,山東海通絲綢
產業帶動成效明顯
白土鄉安堡村建卡貧困戶張桂培、劉培香患有殘疾,老兩口通過十年多的栽桑養蠶,實現增收目標,如今他們一家修建了新樓房,過上了小康生活。老兩口現有桑園面積30畝,2019年通過開展小蠶共育、養蠶售繭實現收入四萬余元。
全區桑園面積8.3萬畝,有1萬余戶、4.3萬余人承包耕地用于栽桑。其中有5500余戶養蠶,帶動1.2萬余人從事蠶業生產。栽桑養蠶已成為部分貧困村、建卡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增收的主要產業和主要增收的來源之一。
據統計,2019年全區21個鄉鎮85個村(社區)222個組482戶貧困戶1967人栽桑6028.2畝,年養蠶6821張,產繭4887.5擔,年養蠶售繭總收入856.54余萬元,戶均增收1.777萬元、人均增收4355元。同時,帶動貧困戶586戶2200余人實現增收目標。
區林業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全力推進黔江蠶桑絲綢全產業鏈高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