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10月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李培武及國內農業專家在塔里木大學無膜棉示范田進行觀摩。這塊62畝的無膜棉田畝收獲株數12633株,籽棉產量345.3kg/畝,無膜棉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標志著新疆無膜棉配套栽培技術初步成熟。
自上個世紀80年代新疆推廣地膜棉種植技術以來,地膜覆蓋在帶來“白色污染”的同時,增加地膜等生產資料的成本和揭膜用工費用。據統計新疆棉農采用人工揭膜或機械化回收地膜,棉區土壤中地膜年殘留率仍在15%左右,地膜殘留率年均24.4%,新疆已成我國土壤環境污染*嚴重地區之一。
棉花產業是新疆尤其是南疆的支柱產業,新疆約50%的農戶從事棉花生產。從根本上解決地膜污染問題是事關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無膜栽培是解決棉田殘膜污染*根本、*有效的途徑。
為此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喻樹迅院士在2011年首次提出新疆無膜種植棉花的理念,并依托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開展早熟、抗旱、耐鹽堿無膜棉新品種的選育、配套技術的研究,及成果示范等先期工作。
無膜棉花種植前期土壤溫度低和水份含量低導致棉花晚發,是限制無膜棉產量的重要因素。中國工程院喻樹迅院士帶領團隊開展適宜新疆無膜棉種植棉花新品種的篩選。“中棉619”是目前篩選到的示范試驗面積*大的一個適宜新疆無膜種植的棉花新品系,在南疆無膜覆蓋條件下生育期120天,霜前花率≧95%,平均產量可達350公斤/畝。
據了解,喻樹迅院士帶領團隊正在克隆抗冷、抗旱、抗鹽堿、耐高溫的相關基因,預期將這些優良基因聚合到中棉619中,這樣中619就能避過早春晚秋的低溫和中期高溫蕾鈴脫落,做到穩產、高產、優質。“中619”經過近10年的田間試驗與示范,無膜棉配套栽培技術初步成熟,它的大面積示范成為新疆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探索一條新的途徑。
2020年,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承擔校長基金---“中619”棉花品種試種與無膜栽培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探索棉花無膜栽培下“一播全苗”關鍵技術,揭示棉花耐寒抗旱的生理機制,形成棉花無膜栽培技術體系,及為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撐。
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課題組通過本項目的實施,確定南疆阿拉爾墾區無膜棉適宜的播期,明確適合南疆棉區無膜棉適宜的種植密度,形成南疆無膜棉關鍵栽培技術體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